啾啾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贵妃起居注在线阅读 - 第349节

第349节

    “您这学得,已经是夙夜劳神了,偶然一次休息一会,也是人之常情。”大伴立时回答,“只不要养成恶习,那便好了。——就是二位老娘娘知道了,也不会怪您的,您有多用心,两位娘娘都看在眼里呢。”

    这入情入理,略带了勉励,又十分宽慰的话,彻底地抚平了皇帝的压力,他点了点头,打了个呵欠,一句话含在嘴里还没出口,就已经打起了小呼噜。

    王振并未留下陪侍皇帝,也未招呼宫女过来——虽然年幼的孩子,身边留个成人伴宿也很正常,但自从罗妃过世以后,皇帝便坚持独眠。这一点,乾清宫里外都很清楚。他端着杯子走到暖箱前,细心妥帖地将它放回原位,脚步轻盈无声,和他的体型极不相符。

    若有所思地望了望帐幔里那小小的身影,见其是真的睡得熟了,王振方才咧嘴一笑,冲屋角值夜上宿的宫女点了点头,稳稳当当地走出了屋子。

    #

    柳知恩进乾清宫请安的时候,明显就发觉气氛有些不对。

    接任冯恩的位置,乃是按部就班,完全跟着两宫筹划的节奏来走,对柳知恩而言,这个职位到得是顺风顺水,中间并无一点波澜。今日来觐见皇帝,也不过是走个程序而已,毕竟这一位才是名分上的天下之主,即使自己的晋升,完全是两宫安排的结果,明面上怎么也得来见过皇帝,听取一番他的教诲。

    这种请见,就如同外放官员进京觐见一般,不过是程序性礼节,他磕头请见,皇帝说几句‘日后好生当差’,便可以告辞退出。——可皇帝看来却并非这么想的。

    “你也是先帝手里使过的老人了——看着倒是挺年轻的。”虽然才方九岁,但皇帝和他说话时,口吻倒是老气横秋,“听说你下过西洋?”

    虽说是东厂厂公,但在皇帝跟前,内侍始终不过是家奴而已,若是看在他是先帝旧人,又得两宫重视的份上,稍微客气点儿,那是给他体面。要是心情不好,直接呼来喝去也是皇帝的权力,没有人会多说什么,也更不会有人和九岁的皇帝计较——若皇帝今年是二十九岁,还是这个态度,那柳知恩的东厂厂督之位,也就少不得被人惦记了。

    柳知恩自幼坎坷,不知见识过多少人情冷暖,又曾走南闯北,带领船队西洋也闯回来了,面对一黄口小儿,如何还会怯场?他略微抬起眼皮,飞快地一扫,便拿准了皇帝的态度:似乎的确是并不打算按约定俗成的规矩来走,情绪也有几分兴奋,至于对他本人,倒并不像是有恶意,只是年纪还小,独立不久,还掌握不到待人接物的分寸而已。

    “回皇爷话,奴婢的确曾追随三宝太监,领船下过西洋。”他顺着皇帝画下的话锋往前走。

    “西洋是什么样的地方,且说来听听。”皇帝似乎兴致盎然。

    他并非下过西洋的唯一一名内侍,且不说三宝太监,当时一道在船上的便有王景弘等人。船回国内以后,他称病未去北京,但其余人等,无不回京受赏,按惯例,自然也有面见帝后的殊荣。毕竟人不能免俗,这听点新鲜趣事的爱好,也不是百姓们独有。当时皇帝应该已经记事了,身为太子,跟随帝后左右,应当也听过不少西洋趣事……

    想到这一年间断断续续收到的一些消息,柳知恩心中已有了底,眼里亦含上了笑意,他隐约瞅了王振一眼。

    此人正抱着拂尘,昂然立于皇帝身后,仿佛压根也不知道皇帝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在见到柳知恩望来时,对他微微点了点头。

    这点信息,已经足够,柳知恩微然一笑,张口就来。“奴婢自不当让皇爷失望,便有一桩趣事,给皇爷解闷。且说船从南京出港以后……”

    他口才不错,描述得也很生动,皇帝听了一会,便已入神,见他还跪着,竟挥手道,“坐下说话吧,跪着说多累人啊。”

    柳知恩倒没料到有这句话,一时有些吃惊,正欲回话谦逊时,王振也插入道,“让你坐,你就坐吧,在哥儿跟前,不必讲究那些个臭规矩,哥儿性子,不耐烦听这些。”

    看来,传言无差,自从罗娘娘去后,皇帝对这位大伴,实是信用到了十二万分,甚而在御前,这位大伴都能这样漫不经意地用拉家常的口吻和他搭话。

    柳知恩并非忠臣、谏臣的料子,见屋内众人均无异色,他推辞了一次,也就半推半就地在脚凳上盘腿坐下,继续着自己的述说,只偶尔用眼角瞥一眼王振。

    这是个很讨人喜欢的中年文士,一张清矍的面孔上略带了些鱼尾纹,说起话来,柔声细气、稳稳当当,透着那么的温存小意,仿佛脾气十分软和,可以任人揉圆搓扁。不过,柳知恩在东厂呆了一年,那里是全国、全京、全宫几乎所有小道消息的集散地。对这位王伴伴,他亦自有看法。

    ——这个人,有本事,也有运道。虽然自身一副卑屈低下的样子,但如今在这宫里,却算是最不能得罪的一名内宦。若是先帝晚去个两年,又或是罗妃没有病死,王振都难以像如今这般得意,不过,事已至此,身为天子大伴,在司礼监中冒起,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了。唯二的问题,只是他本人为人如何,以及天子对他又到底有多信重而已。

    今日入乾清宫一行,能找到这两个答案,就算是没有白来。柳知恩一边诉说着其在古里帮了相好的商船管事,反讹了奥斯曼大汗的采买官一盒红宝石的故事,一边有意无意地打量着天子和王振的表情。不知不觉,小半个时辰一晃即过,天子拍着手,意犹未尽,还要他再说一个。倒是王振提醒道,“哥儿,上课要迟了,学士们且还在文华殿等着呢。”

    皇帝仿佛这才想起来一般,他呀了一声,“听你说得精彩,倒是忘了时辰!”

    虽说是天子,但毕竟周岁才九岁,即使装得再像,其动机在柳知恩来看,乃是昭然若揭,那无论如何做作,也就都瞒不过他了。——不过,即使如此,他也不能不承认,皇帝的演技,就他的年龄来说,水平还算是比较高的。

    有模有样地歪头思忖了片刻,皇帝便以关爱的口吻,叮嘱柳知恩,“厂卫一向不招大臣们喜欢,若是知道你说的是这些杂逸掌故,耽搁了朕的时间,只怕刘先生听说,必定不高兴,说不定要弹劾你也未可知。不如这样,一会朕过去以后,只说是以国事相询。若是老娘娘查问于你,你也这么说便是了。”

    柳知恩强忍着笑意,配合地道,“奴婢死罪,耽误皇爷正事……”

    他和王振虽然素未谋面,但两人一搭一唱,竟是默契无比,把小皇帝哄得眉开眼笑,很是振奋地带着一群人出门上课,沿路还拉着柳知恩的手说了几句勉励的话,柳知恩自然少不得恭敬应着。待到御辇前,小皇帝方才松手道,“去吧,日后得闲,时常来给我请安。”

    这是惦记上柳知恩的故事了,不过,却也是给他搭了一条通天的大路。否则,一个不得圣心的东厂厂公,也只能做到皇帝亲政时为止。柳知恩跪下来给皇帝磕了头,待到他经过了几步,方才站起身来,正好见到王振在队伍末梢扭头看来。

    两人对了个眼,柳知恩对他一拱手,王振微微点头,面露笑意,两人之间,似有许多心照不宣的话,在这两个简单的动作间,已被交换完毕。

    目送着皇帝一行人消失在了甬道之中,柳知恩方才微沉了脸色,一边走,一边盘算了起来。

    回京已有一年,如今,终于接过了东厂厂公的位置,在过去的一年里,为免节外生枝,除了进仁寿宫给老娘娘请安以外,别的宫室,除非有召,否则柳知恩绝不会主动请进,甚至和清宁宫的内侍,在私下都很少往来。只有太后偶然召他入宫问话,也是逗留不久,便即出来。

    至于清安宫,仿佛不知道他回京了似的,从上到下,连个音信都没有,昔日甚为相得的赵伦等辈,也根本没有登门叙旧——这也正中柳知恩的下怀,清安宫没消息,他就更没动作了,过去的一年,虽然身处一个皇城内,但他和清安宫就像是处在两个世界,连宫内的消息都没有主动过问,只是偶然听说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如今皇贵太妃娘娘闲住清安宫内,只是调弄儿女,宫中当然不会有什么奇闻异事,值得东厂关注。过去的一年里,清安宫是风平浪静,寂静到几乎都快从所有人的视野中消失。

    如今冯恩已去了内库,自己接过东厂事务也将一月,连乾清宫的山头都已拜过……

    看来,也到了给赵伦送信的时候了。

    作者有话要说:一般来说,大婚后就差不多亲政了一般来说,没爹的孩子都会早点结婚的留给栓儿的时间真的不多|公允地说他在本文的设定里也不算是很笨,只是没他爹那么聪明……

    第254章 尴尬

    即使是赵伦没来送信,徐循也觉得是时候了。之前一年未见柳知恩,的确是为防节外生枝。眼下柳知恩在东厂干得有声有色,和仁寿宫、清宁宫的关系也处得不错。怎么说她也曾是其的老上级,见个面叙叙旧,哪怕是问问西洋的事情呢,旁人也说不出什么不是。毕竟,现在也不是皇帝刚刚即位,各方风波还未平息的时候了。襄王回了长沙,皇帝住进了乾清宫,朝政在三位杨大人的管束下,似乎也没出过什么大岔子。太皇太后和太后分住两宫,相安无事,对于外廷的政事都未过问什么,如此风平浪静的局面下,她一个太妃召见东厂厂督叙叙旧,问问当年的事情,也不会触动谁的神经。

    话虽如此,但要见柳知恩,还是得先取得太皇太后的许可。毕竟柳知恩这样的事务性领导,如同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般,不是一般的妃嫔能够随便接触的,其也不会没事就一头往后宫里扎。可以预见的是,即使太皇太后没当回事,日后她和柳知恩见面的机会也是极为有限,虽说共处一城之内,但彼此间的接触,却是越少越好。

    从古到今,太后、太妃的生活,其实也都是大同小异,并不会随着朝代的交替而有太多改变。一方面其是先帝留下的长辈,自然要好生侍奉,若是前朝,还有一些低位的妃嫔,日子可能过得比较凄惨,宫里懒得养,便送到庙里去清修,至于高位妃嫔,起码都有个地方住,至于如徐循等有名有号的高位妃子,按太祖、太宗的惯例,已算是皇帝的庶母。不管帝位传承时她是否险些殉葬,度过了这个风波以后,自然就要被当作是庶母般尊敬起来,各色供给,也不会少了去了。

    另一方面,夫主已去,从此是寡妇身份了,自来寡妇门前是非多,本人更要谨言慎行,不能没事老往外跑,又或者是老作兴些新鲜事儿。即使是太后、太妃,也没有例外的道理。徐循还是皇贵妃的时候,想去西苑跑马,说声就去了。如今这都一年了,她虽然就住在西苑附近,但愣是没有去过西苑一次,而是安稳在清安宫里住着,大把闲暇时光无处打发,不是去两宫请安闲话,就是和仙师往来。教导子女功课为人,已经是她的主业,除了孩子们上学的时间,徐循现在都尽量和他们呆在一起,把握住孩子们出嫁、就藩前最后的这几年相处时光。

    除此以外,什么看戏呀、打马啊、看球啊,这些娱乐活动,和太后太妃等缘分较浅,起码这三年是不可能出现的,再过上几年,等皇帝大了,选秀成婚以后,宫里有什么节庆,尊奉她们过去参与,那是有的,在没晚辈的情况下自己大肆取乐,传出去都不像话。——也所以,这太后、太妃不论从前气性多大,荣养以后,在没媳妇的情况下,多数也就比较安生。毕竟就是要斗,也得有对象才行,连斗的对象都没有,难道众人间还为了谁得的份例花色好些而勾心斗角?天知道就是打扮得再美再好,又有谁看?

    自来宫怨诗词,描述的多都是君王有别幸,独守空闺的美人心态。不过在徐循看来,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个,而是漫漫的将来,现在三人都有女儿傍身,还好些。等到若干年后女儿都出嫁了,壮儿也就藩了,宫里就皇帝一个子嗣,而且可预料的,随着他年岁长大,开始亲政,对父母一辈的关注也会越来越少。就这么几人住在西宫,天天大眼瞪小眼,关在屋里没有一件事去做,甚至连勾心斗角都没动力,从这里到七十岁,还有漫漫三十多年,如果没个爱好,这种完全是一片死水,连绝望都不曾有的沉寂生活,相信是很难捱的。——也难怪昔年的太皇太后会如此热衷于介入宫务,徐循也是到了这份上,才明白原来从前很羡慕的太妃、太后的生活,也不是那么有趣的。太后还好些,不论是和媳妇斗还是揉搓媳妇,好歹都是名正言顺,身为太妃,只管荣养也就是了,即使是想在宫里兴风作浪,也没人配合。无聊无处排遣,若没有爱好的话,很容易就憋出病来,比如文庙贵妃、敬太妃、贤太妃等,都没活过五十岁,算来,太妃的日子都没过满十年,人就熬不住了,本来健康的身体,也给闲出病来了。

    她自己还算好些,并不是那种一腔热血全都倾注在子女、争宠身上的人,现在宠无可争,便专心子女,相信日后壮儿就藩,点点出嫁以后,也能找到点爱好——徐循现在就刻意在培养自己对琴棋书画的热情。

    以前虽然也受过培训,不过当时心不静,琴棋书画也好,春技也罢,其实都是用来接近皇帝谋求宠爱的晋身阶,徐循反正从不知道她的同僚里有人学这些是单纯出于爱好的——真正是寄情于雅玩的估计只有养花的曹宝林。后来开始管宫、管孩子、管服侍皇帝了,更没心思琢磨这个。现在心静了,接触起这些学问,倒觉得妙趣无穷,徐循爱画,从前不知如何去练习,只学了皮毛,厚着脸皮说能画两笔而已。如今她正和韩桂兰学着打基础,画花鸟,等日后有小成了,还打算请女学内的先生过来继续往深了教。听说内书堂里有两个小宦官,曾在先帝供奉的名画家身边学过,徐循也打算让他们过来指导一下,自己就做个再传弟子。

    弹琴得留指甲,被她放弃了,其余下棋、练字,韩桂兰也都是很好的伴儿,她虽然是朝鲜人,但出身朝鲜大族,也算是名儒世家,衣食住行上可能比不过国朝富户,但论文化教育,底子却是要比徐循等寒门小户女厚实得多。板起脸来可以教壮儿为人处事的品德,放下架子,又是从抽陀螺到行射覆酒令都能玩转的行家。徐循原本压根不知道围棋的许多讲究,得她指点,才明白许多定式的妙处所在。

    “哎呀,这一飞飞错了。”才落了子,徐循就又算出了不对,方才就看到右下角一块棋子要她联络解围来着,可这一子落下去,才发觉自己堵死了一个气眼,倒搞得自己在中盘腹地的根据地少了好几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