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重生之我是弄潮儿在线阅读 - 重生之我是弄潮儿 第11节

重生之我是弄潮儿 第11节

    他们还是想少了,魏涛时不时的会进一样贵的蔬菜,也会进一样贵的水果,这个他会仔细挑选,哪怕拿货比正常批发贵一些,也会买好的。

    普通是果蔬,价格贵一些的,必定销售量小,购买人群少,但在收益上却是不错的。

    魏涛母子俩的摊位客流量大,很多人也都习惯了在他们这里买东西,偶尔看到今天有新鲜玩意儿,负担不起的也就不买了,能负担起的,偶尔改善一下口味,在他们心中,在这对母子摊位上买的东西,很放心。

    普通人的心理,价值越高的东西,他们越渴望能够买得放心安心,吃的东西要好吃,买来还不至于上当受骗,也不至于买贵了。

    这就是魏涛培养回头客的目标,他是太知道了,也就七八年之后,他自己去果蔬生鲜超市买东西,尤其是买一些价格昂贵的水果和蔬菜,必定是心里先认可,我不会挑选没关系,跟老板打声招呼,他给我挑,保证货真价实,我放心,那我偶尔改善一下伙食买个榴莲买点反季水果和冷门价格昂贵的蔬菜,必定选择这一家。

    别看果蔬生鲜超市的老板都说屯高档水果不赚钱,赔钱只是为了店内品种多样,那是扯淡,实际上大家都熟悉的苹果梨橘子西瓜香蕉葡萄之类的,利润是透明的,你有我有大家有,而价格昂贵的稀有品种,你有客源才敢多进货,才能不必跟普通的商贩去打价格战,可以少赚,必须占有市场,让别人在我家能够买得到。

    我有你无,我敢进你不敢,这在竞争激烈的普通物品销售之中,既是制胜法宝之一。

    魏涛现在水果的销售,已经全面碾压蔬菜,遂他开始给一些老顾客在买了水果之余,蔬菜方面,多填一点秤,多抹一点零,充分表现出我和老顾客之间的鱼水情,你们捧我的场,我让你们花少一点的钱买到好的商品。

    今天一车的西瓜,看似大家都有,但魏涛这里却是跟大家一个价,一大早就把所有西瓜都卖了,看得其他商贩很是羡慕,这西瓜品种也没很特别啊,价格也跟我们一样,他是怎么做到的。

    何止是他们,身临其境的周兴莲也是一头雾水,她想半天也没想明白,最终只能放弃,形成一个认知,听儿子的就对了。

    供需关系的变化,是这二十年社会发展潜移默化最大的变化。当下,商贩还多多少少有那么点想法,我练摊卖的是民生,吃喝东西每家每户都需要,我只要价格合理,不愁卖,赚钱是一定的。为顾客服务的想法,其实还很少,像是带母子俩入门的刘姨,她的想法就是,我赚的就是块八毛钱,抹零一毛钱还可以,两三毛不能抹。

    他们的认知中,买货的永远比卖货的多,我只要付出点时间和辛苦,就不必担心手中的货物会卖不出去。

    魏涛是深切感知了十几年后的供需关系,让出一点小利,让顾客觉得自己占了一点小便宜,又诚信出售自己的货物,一来二去,很多逛早市的人,如果闲溜达,那就背手溜达,想要买东西,第一反应就是到魏涛的摊位。你也不必火眼金睛,不必挑挑拣拣,好的就是好的,差一点的那小伙子也会降价卖给你。

    买个香瓜不用尝,他说好吃肯定好吃。

    今天西红柿口感好,回去白嘴吃最好。

    很简单的道理,很简单的一点东西,真要是有厉害的人,看上一两天就明白怎么回事,回去之后很轻松就能效仿。只是这小小的果蔬摊位,大家都是赚辛苦钱的,至多是一些耍小聪明赚点歪心眼子钱的,没有什么真正具有眼光的。

    遂魏涛在水果批发市场有门路这个消息传回来之后,旁边一些跃跃欲试躁动的人又平复下来了,那没办法,人家有门路,能进到好的水果,这没法比,难怪他们家总是卖的快。

    是这个原因吗?有这个因素,不是决定性的。

    ……

    每天货都卖的很快,周兴莲也绝了白天再去熬一天的想法,除了周六周日之外,平时都是下午两点多钟出发,赶上下班时间,再卖一些。

    白天在家,洗洗涮涮,中午能安安稳稳睡个午觉,身体的乏累也补充回来不少。

    周日下午,母子俩上午走街串巷,将所有的货物都卖光,回家吃个顿饱饭,睡不着觉的魏涛,骑着三轮摩托到城郊的网吧上网。也是无聊,过来找几个老电影看,跟网友聊聊天。

    一开企鹅,照例,狗春子和大博子又是一连串的信息,知道他没事只是搬家了帮家里干活,留言之中就多是一些朋友间玩笑式的抱怨,什么你小子脱离群众了,你小子不参加集体活动了,三剑客这是要分开了吗?为什么你连最爱的网吧都不来了。

    大博子还祭出了一件法宝:“哪天有时间约一下子,我弄到一个好网站,嘿嘿嘿,叫声哥,到时候让你解解馋。”

    魏涛分别给两人留了言,约了明天下午,在老地方集合。

    没有手机的时代,约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不担心两人看不到,就这俩孙子,一天晚上不出来包宿,保证这一晚都睡不着觉抓心挠肝。

    也给刘磊留言,说明天下午要跟仇博和祝喜春聚一聚,问他来不来,如果来,到技校附近的龙腾网吧集合。

    留言是留言,如果明早看到,再提一下。

    很多已经完全想不起来聊过什么的网友,一些琐碎的问候词汇,什么你好,在不在之类的,统一关闭不回复。哪个是现实里的同学也认不出来,没有备注,没有照片,大家都是系统图片外加一天可能要改几遍的网名,他这个需要跨越十几年记忆去找寻的脑子,能想起来的没几个,都是联系多的。

    “你怎么好几天没来?”

    “游戏你也不上,把我忽悠这个区来,你反倒不玩,我重武和轻武都各满级一个了。”

    “励志少年,这么用心帮家里干活吗?”

    “我问你同学了,他们说你每天乐此不疲的赚钱呢,练摊这么有意思吗?”

    “我爸竟然让我帮忙,还是全村几百口人的长远大计,我崩溃了,他们竟然说是在大城市见识多,问我村里面那些土地山林,弄个大果园种果树,能不能赚钱,我懂个屁啊。”

    “你是怎么做到跟长辈和谐相处的,我回家两天崩溃了,我跑出来了,他们一边让我帮他们拿主意,一边又说我是小孩子所有事都管我。你知道吗?一百多家,集体出资农果园,竟然只是一个客人随口一提,我劝他们说不要草率,技术和未来销售都没有摸透了,贸贸然就要慌了地砍了树的弄果园,我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来自‘舞’的信息一大堆,但不是那种在不在,在不在的随口问候,有时候一天两三条,有时候好几天一条,在这些天里她将网络当成了一个倾诉的窗口,将自己当成了倾诉的对象,有时候看她的留言,还要猜测一些地方话的意思,每当她打出一两句根本不懂什么意思的话语时,就是她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

    她可能根本不是想要找人咨询,只是家里面这些琐事,没什么人倾诉,憋在心里有不舒服,有个网友聊的不错,你也不知道我现实是谁,我也不知道你现实是谁,一些倒苦水或是倾诉的话语,在他这里没有任何障碍。

    最后几条信息,让魏涛愣了半天,直至到家,脑海中还在盘旋,那就像是一个乱糟糟的线团,他总觉得自己抓住了解开的线头,但又觉得过于不切实际的妄想八字没一撇。

    “你是路边练摊吗?还是家里做批发的。”

    “要是你家做水果批发的就好了,还能告诉告诉我东北的行情,我哪知道,他们还说现在北方种不了的水果,南方种植出来销路很好,我问他们怎么知道,一个个都说是听别人说的,也不知道考察市场就开工,我真服了。”

    “你不知道,我家那里地广人稀,山林也多,挺落后的,一个个想发财都想疯了,什么都不知道呢,就要开干。不过这也是我们那地方人的特色,敢打敢拼,一村子的莽撞人。”

    “这不,来了一个也不知道谁认识的商人朋友,一通忽悠,什么产销一条龙之类的,他们还真信了,我一开口,还说我小屁孩懂什么,一气之下我就跑出来了,反正那些钱都是我哥的,赔了大不了我以后补一些好了,懒得跟他们辩解,说不明白话,一个个瓜兮兮的。”

    魏涛看过之后留言给对方:“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帮忙找人问一问,但这运输等等问题,我就不知道了。如果想要考察,随时可以过来,不过大美女要是不来,我可不负责接待,你要是来了,全程接待全程陪同考察,服务肯定到位。”

    网络日常口花花,回完‘舞’的信息,魏涛没什么心思上网,坐在那里发呆了半天,关了电脑,结账下机,回去的路上也是不断的走神,他第一个线头,是牵线刘大龙,可这双方实际都不熟,贸然牵线,可能好事办成坏事。

    一团乱麻的乱,是他心乱了。

    我有没有机会?

    是痴心妄想吗?

    被别人鸣笛惊醒,将三轮摩托停在一旁,狠狠晃了晃头。

    打住,停,不要再想了。

    在这方面,作为一个普通的重生人士,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魏涛强迫自己必须能够随时叫停脑子里的胡思乱想,不然光是想即将举办的世界杯,到底四强都有谁八强都有谁,一个个过筛子,都觉得像,又不敢有把握的肯定,那真是越想越乱。

    类似的事情多了,不断从脑中蹦出的记忆片段,每一个都如同一团乱麻,你觉得自己抓住了,却又发现好似并没有抓住什么。

    第20章 你配不上我

    “阿姨,谢谢你。”

    魏涛到家的时候,关锦月腿上放着几件不算旧的裤子和衣服,按照身形来说,肯定不是自己母亲的,想来应该是大姨的。

    又在做心善的大好人了。

    他没想过提醒,没想过改变,更没想过让母亲认清现实,只要自己足够强大能保护好她就可以,便能让她始终保持着一颗与复杂社会格格不入的简单心思单纯状态。

    重塑人生,物质改变只是一方面。

    一个心宽体胖的女人,中年下岗,十年就一副小老太太的模样,魏涛不想母亲那样,这一世,只要她高兴就好,在她的世界里她能够得到满足感就好,无论是生活还是感情,做儿子的,做她最坚强的后盾就好了。

    这丫头,行啊,真能陪母亲聊天让她开心,我这边不介意成为她掌握命运之前的小小跳板。

    “晚上在这吃啊,阿姨这就做饭去。”

    “阿姨,我跟你一起。”

    “好。”

    魏涛坐在院子里一个小板凳的上面,拿着大的水果刀,给手中的香瓜削皮,大口大口的吃着,里面的瓤更好吃,他也不吐。

    “儿子,晚上小月在家吃饭,你再去买点猪头肉。”

    “阿姨,不用。”

    “小涛,还吃,赶紧去。”

    魏涛起身,在院中的水盆里涮了涮手,晾衣杆上的毛巾擦拭了一下:“好嘞。”

    等到他买了二斤猪头肉回来的时候,菜已经下锅炒上了,魏涛用晾晒一天的盆中温水,洗脸洗头。

    “给。”

    洗完,毛巾被递了过来。

    擦拭一下,站起身,看着面前的关锦月,隔着那扇堪称门帘的刘海,四目相对。

    “多吃点,你太瘦了。”

    关锦月万万没想到他会是说这句话,过了有几秒钟,才轻轻的嗯了一声:“谢谢你。”

    “别谢我,都不容易,我妈一直希望有个小棉袄,既然她喜欢你,没事多来陪陪她。你也看到了,我们娘俩干活儿,现在日子还不错,你今年刚上高二,也就是两年光景,熬一熬会过去的,吃喝穿就别自己花钱了,攒着点,争取给自己攒够大学的学费,到时候天高任鸟飞,那才是你一日看尽长安花的世界。想想那日子吧,现在这些,都是毛毛雨。”

    关锦月提起头,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魏涛,也是她很久不曾有过扬起头直面一个人的举动。

    魏涛很随意的继续擦拭着头发和脖颈没有擦干的地方,面对一个还不太成熟却已经显露出大智近妖的家伙,实打实的说,实打实的做,他不想喂不好喂出一只可能会反咬一口的白眼狼。

    “谢谢。”

    “不用谢,力所能及,多了我也没那能力,再说,我也不少在你身上赚钱,不是吗?”

    “不一样,我不是你,卖不了那样高价,也卖不出。”

    尼玛,如果这是十八岁的魏涛,在人家眼里岂不是一个随意摆弄的小屁孩,这段位,差得多了,现在都有点扛不住了。

    “吃饭啦。”

    在周兴莲的面前,一个是自家长大了的混小子,一个是可怜兮兮的邻居女孩。

    妈妈跑了,爸爸整日赌博酗酒,从初一开始,她的学费就都是自己帮着种地、采摘山野菜、附近乡邻干零活攒下来的。有一段时间,没有自行车为了节省车费,她早上天刚亮就从家出发,一路步行去上学。

    听别人聊,听关锦月自己说,周兴莲这眼泪是掬了一把又一把,这不,大姐替换下来的旧衣服,看看身形都很瘦,她便要过来给关锦月,上学她就一套校服,那是她最好的衣服,上山采摘和干活儿的衣服,不穿到无法补的程度,她绝不会换下一件,因为她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愿意接济自己了。

    除了父亲,整个城市举目无亲,这样的人生,一下子激起了周兴莲的怜悯之心,从小到大,她是小的那一个,也因为丈夫的故去生活是最艰苦的,从来都是别人照顾她,说她一个人带着个孩子不容易,在任何环境下被亲朋介绍时,都会是非常弱势的那个群体。

    是人都有自尊心,周兴莲如果不是个单纯心思的乐天派,总是在别人口中是生活艰苦的那一个,她也不好受。

    现在有一个比她辛苦多的人,她也能够施以援手照顾一二,与其说是大部分可怜关锦月,这个孩子懂事贴心会说话,最开始的时候这个比重并不大,纯粹是她也在内心深处,找寻着一种价值存在感。

    吃饭过程中,周兴莲不断给她夹菜,让她多吃,不断说着她太瘦了太瘦了。

    关锦月依旧是那习惯了面对这世界的姿态,微微低头,让齐刘海的头发微微飘在眼睛前面,不会阻挡视线,在她这里不是用来隔离自己将自己关在小世界里,而是用来保持距离。

    她内心不想被怜悯,但无奈现实让她必须经营好可能被怜悯的人和事。

    她保持着距离,心志坚定,我不怕被人笑话,只是不想自己成为别人品头论足的对象。属于我的世界还没来,属于我的时代还没到,忍,等,望。

    她吃的很多,丝毫没有说我吃不下的意思,魏涛能懂她,而当她视线向上瞟透过头发缝隙看魏涛时,也知道对方能看懂自己,这么多年了,接触的人不多,学校内外邻里周遭,有阅历的智者——学校老师都未曾看出来的,这个男孩,只是见了几面没说几句话,全然看透。

    关锦月一个人吃了两大碗,一盘猪头肉,一盘蒜薹炒肉,一盘醋溜白菜片,三个人吃的一点没剩,平日里的姿态使得她不必面对不好意思尴尬的境地,反正我低着头,我不尴尬就没事。

    一顿有营养的饱饭,关锦月是不敢有丝毫浪费的,更不敢有任何不值钱的矜持去扭捏,全然接受来自别人的这份馈赠。

    没人知道,在关锦月使用过的作业本上,背面,以她自己能看懂的记录方式,将所有得自于别人的怜悯和施舍,不管恩大恩小,她都记了下来,她告诉自己,先十倍,再百倍,大学毕业三年内十倍奉还,大学毕业十年后百倍奉还。

    收拾桌子刷碗,关锦月熟练全包下来,周兴莲并不是一个特别勤快的人,看到这个喜欢的小丫头手脚勤快,也乐得偷懒。

    魏涛则是享受的心安理得,自己的单人床上,翘着腿躺着,翻看着大姨打包送过来的报纸,他要的‘时效’跟报纸本身的时效没关系,一两个月都不晚,三两年才是标准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