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说起学习计划,谢星珩是想今年就留在嘉源省,专攻学习。然后直接从嘉源省上京赶考。 孟培德却摇头:“我想去丰州县看看,好些人给我寄信,我想去看看。” 心痒痒的。 他也照顾游子思乡的心情。 这次学完,谢星珩就要应试了,以后回家乡,就跟去外地一样,麻烦又遥远。 不像他一个老头子,退下来就不会再回朝堂,出来走走,什么时候都能回家。 谢星珩心里很感动。 他在孟培德这里,总能从平静的言语里,感受到很大的善意。 谢星珩劝了两句。 此行山高水远,沿路奔波,上了年纪的人走这一趟,实在遭罪。 孟培德说:“你当我老了?” 谢星珩便不劝了,但说:“过完正月再走吧?我们一家也歇歇,明天我带两个孩子来家里转转,他俩长得可好,现在会说话了。” 江知与捧茶喝,掩饰情绪。 一般到外面,都是自谦。哪有谢星珩这样的,一开口就是孩子长得好。 不过谢星珩还算有自知之明,没夸孩子乖。 孟培德听见孩子有些头疼,但学生殷切望着他,他便答应了。 “行,见见。” 看看这对机敏又能干的夫夫俩,生出来的娃娃机不机灵。 第126章 返乡 来嘉源省的第三天,家里人分头行动。 谢星珩跟江知与带着孩子们,又一次去孟府拜年。江承海跟宋明晖就先去街上逛逛,主要是买些锦缎。 眼看着四个小的走远,江承海才回过头跟宋明晖说:“没想着还能沾着哥婿的光,穿件好衣裳。” 江承海对这些东西都不在意,他人糙,精贵的布料不耐穿。可他夫郎常在家里啊,这些穿穿又没什么。 早几年还不怎么在意,哪家商户都这样。后来供出江老三了,他眼看着好东西从手里过,自家人敢留不敢用,心里就很不得劲。 他个大老粗,干嘛偏爱读书人?还不是读书能入仕。 宋明晖还好,没特别的执念。 他大哥发家早,怕他在亲戚家受委屈,挣了钱,大头都花在他身上了,衣食住行从未短缺,也是挑着好的来。 活到这岁数,喜好也定型了。 太花哨的东西,他本来也不喜欢。 前几年,衣料开放购买,商户人家也能制锦缎衣裳穿时,江承海做了好些,他们都没怎么穿。 今年是孩子们的孝心,江承海又兴冲冲的,宋明晖就跟着去了。 他想着,好衣料难得。平时不会常穿,做两身得体的,以后赶着重要日子穿。 江承海也这样想。 他要脸,怕被人说“老来俏”。 另一头,谢星珩跟江知与夫夫俩一人抱个崽,进了孟家门。 谢星珩在这里住过几个月,他是外向性子,说话也妥帖,跟他接触过的人,无一不夸。 年节里过来一趟,多的礼不好说,整得他像孟家的主子似得,但见面都要抓一把糖果。 一说就是小孩的零嘴,大家吃个新鲜。 他夫郎开着糖厂,这行为不算出挑。 昨天拜过年,今天随性些。 孟培德在暖房里见他们一家子,主要是怕孩子冻着了。 他也把家里的小孩子叫来了,从三到八岁不等。天玑宝宝跟锦鲤宝宝是在场最小的娃。 江知与在家里教过他们,他俩给两个爷爷拜过年,又给两个爹爹拜过年,再来孟家,就依样画瓢。 宝宝们今天都穿着小老虎造型的衣裳,配着虎头鞋、虎头帽,瞧着虎头虎脑可精神。两个孩子五官长开了些,脸上肉乎乎的,眼睛又大又圆,不哭的时候都笑眯眯的,露出几颗小米牙,唇红齿白,像个福娃娃,好生漂亮。 他俩穿得多,胳膊腿儿被束着,学着爹爹作揖时,两手并不拢,弯腰时也卡着。 宝宝们特实在,直接给孟培德跪了一个,甜甜说:“师公,新年好!” 小宝宝说话,有点口齿不清,还有奶音,总体能听清他俩在说什么。 孟培德看着很喜欢,给他俩封了红包。 宝宝们还没有钱的概念,但是收了红包,可以找爹爹说要求。他俩要玩什么、要吃什么,都可以换。所以拿了红包,都甜滋滋笑。 孟培德问:“他俩叫什么名字?” 谢星珩说:“还没取大名,老大是哥儿,小名叫天玑,老二是儿子,小名叫锦鲤。” 孟培德听了点点头:“大的这个,取大名的时候要压一压,平一些好。” 谢星珩刚想顺杆爬,就被孟培德说:“自家孩子,自己取名,都是举人了,还想占师父便宜。” 谢星珩:“……” 好的,他自己取。 江知与在旁边听着直笑。 孟家几个媳妇夫郎说:“爹是不喜欢取名,我们家这几个小的,都是谁生谁取名。说大人不好好读书,名字难听也认了。” 江知与悄悄给谢星珩递眼风。 谢星珩:“……” 好的,不好好读书,孩子的名字都难听。认真读书的理由又多了一个。 他们今天在孟家留饭,中午吃饭时,两个宝宝不用大人抱着喂、追着喂。 给他们一个小板凳,再把餐盘摆好,各样食物压碎、切小,摆上去以后,他们或是手抓,或是拿勺子,一口一口吃得可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