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在线阅读 - 第476章 台上热闹,台下更热闹

第476章 台上热闹,台下更热闹

    戏台前面坐满了人,后来的人就站着。再晚来的要站在凳子上,扶着前排人的肩膀。

    简易的后台里,演员们在试装,吊嗓,练碎步,忙乎着上场前的准备,只待一击锣鼓,破声而出。

    剧团由于近二十年未演出,演员的年龄偏大,都步入了中年。可是化上彩妆,身的行头穿戴停当,就显得英姿飒爽,俊俏迷人。

    今年春节的天气很冷,也不下雪,干冷。台上的演员们表演起来很辛苦,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后台连个取暖的炉子也没有。

    没过多久,大戏开始上演了。大幕拉开,生、旦、净、墨、丑悉数登场。台上的“小丑”,蹦来跳去的,真是有趣极啦!引得孩子们尖声高呼,兴奋的喊叫着。

    锣鼓敲得铿锵激扬,长调吐得回肠荡气,水袖舞得天花乱坠,筋斗一个接一个地打,把台下人看得连声喝彩。

    每当演到精彩情节时,看戏的人都会拍手叫好,不时还传来一两声清脆的口哨,演员越唱越来劲。

    引着台前的小孩子也眉飞色舞,指指点点。你是看懂了?还是真的看懂了?

    穿戴整齐的小青年纯粹是来凑热闹,他们站在戏台的外围,矜持的说笑着,眼神根本没在戏台上,像是赶来与姑娘约会似的!

    而坐在中间的爷爷、奶奶,平时老眼昏花,这会儿可真是精神抖擞。他们一个个看得特入神。剧情演到精彩处,他们会由衷地鼓掌;演到伤心处,他们又会黯然伤神……

    虽然十多年没唱过大戏,可是他们对戏文唱腔早已是烂熟于心的。这看戏的氛围,才是他们最爱的节目。

    那边厢青旦翘着兰花指,细数寒窑孤苦又一年;这边厢已是抹着眼泪,泣不成声。非得旁坐的一拳敲过去,才回过神来,眯着眼自乐一番。

    也有进入境界的,双目微闭,抑扬顿挫,摇头晃脑地和着戏台上的西皮流水。

    当然也有蹩脚的演员,不是忘了词就是跑了调,或是晕了台,手足无措得木在台上。

    台下的观众颇有点裁判员的味道,每个演员登台出场都要评头品足一番。台上的饰演包公的唱串了词,台下一连串的嬉笑怒骂。演红娘的灵巧动人,引得台下齐刷刷的伸长了半尺的脖子。

    台上演得热闹,台下更是沸沸扬扬,喧闹无比。四下都是摊贩。在地上铺快塑料布,上面堆着焦花生、炒瓜子、麦芽糖、果浅子(小糖人)……

    捏面人的,吹糖人的,沾棉花糖的,买糖葫芦的摊子最受孩子们的欢迎,五分钱一串小的,一毛钱一串大的。

    孩子们围着摊子,挑挑拣拣,大部分都买上一两样,高高的举着,满脸的笑意。

    也有卖麻花、烧饼和糖火烧的,还有炸肉盒和壮馍的。竟然还有几家买羊肉汤和丸子汤的,他们用高粱帛围了个棚子,大大的铁锅里,热汤沸腾,香味飘出好远,借此吸引人。

    当然,也少不了孩子们的玩具。虽然现在的玩具不多,就那几样,陶制的水鸡,彩纸的风车,砸炮,摔炮,玻璃球,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最爱。

    看戏,孩子们不是太喜欢,但他们喜欢看热闹,喜欢那种看戏的气氛。

    大人听戏,孩子们就满场子的跑,不时的撞到人。在大人们的呵斥声中,孩子们的嘻笑玩耍。

    有的小孩爬上了戏台,坐在戏台两边的角落,就近观赏。还有的跑到后台,偷偷的掀开帆布棚,看演员化妆换戏服,比看戏还过瘾,孩子们最好奇的就是这后台的世界了。

    上午的戏演到十二点才结束,有亲戚的被拉倒亲戚家里。离韩屯近的村,人们赶紧回家做饭,下午的戏到二点才开始。

    离韩屯远的,就在戏台边上买些吃食。羊肉汤二毛一碗,丸子汤一毛一碗,热汤随便添。

    大手的买烧饼肉盒,会过的买几个馒头,一家人要一份热汤,围着热腾腾的汤锅,倒也吃得暖暖和和,熨帖舒服。

    韩屯村的伙房也对外卖饭,二毛一份白菜炖肉,四个大保温桶里装满了热水,随便喝。

    伙房和餐厅里,都烧了暖气,即使不吃饭,也可以在这里取暖喝水,没回家的人们坐在里面,有的热得把棉袄都脱了。

    大伙议论纷纷,感到不可思议“韩屯没分地比咱分开的过的还好,人家是咋干的?”

    “人家心齐啊,他们村小,都是一个姓,听说人家的干部也公道,能领得起来。”

    反而是韩屯村的妇女,在戏台前看了不到一半,刚十点就回家了,谁家都有几家亲戚,有的人家来了二三十个人,光是做饭就得好长时间。

    平时家里来人能凑合,这刚过年没几天,饭菜过于简单就说不过去了。韩屯村还真没人疼东西,就是得往里搭工夫。

    幸亏现在的人喜欢大鱼大肉,用大锅炖上厚厚的肥肉片,就能让亲戚心满意足。

    昨天,村里的伙房就开始蒸馒头,专门给各家侯客(招待客人)做准备。

    下午的戏从二点唱到五点,大部分人都回去了,特别是老人和孩子,夜里天气凉,他们不敢听夜戏。

    夜幕降临,人们早早吃过晚饭提着手电筒,又去抢位置了。

    戏台上的灯也亮了,夜戏开始了。尽管有电灯,可是夜里的视线还是不如白天。因此夜戏一般都是文戏,以唱为主,剧团里的台柱子,都会在晚上出场。

    初六七的晚上七八点,皎洁的月光洒在戏台上,和鲁迅先生的《社戏》中描写的“疑心是画中的仙境,飘渺的像一座仙山楼阁”,是那么的相似。

    夜深了,大戏结束了,大家有说有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欢笑声久久地回荡在乡村的上空。

    尽管村里这么多年没唱过大戏,韩屯村的肉食厂和服装厂,还是和往年一样,在正月初六,就开班了。

    本来村干部商量着,今年村里请了大戏,让大伙好好的轻松几天,过了十五再开班。

    可是大伙不同意,肉食厂一天五万多的收入,人均150多元的收入,跟其他村一年的收入了,大伙都舍不得这个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