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在线阅读 - 第468章 反季节蔬菜

第468章 反季节蔬菜

    为了这次的席面,援朝舅舅首次使用了特权,在临水郊区的温室大棚里,购买了各种各样的反季节蔬菜。

    反季节蔬菜在这个年代,可是金贵东西,水灵灵的黄瓜、西红柿、豆角、芹菜、韭菜、菜椒和西葫芦,引得孩子们口水连连,不时的在厨房门口探头探脑。

    今天的宴席,大鱼大肉没人动,青菜成了稀罕菜,端上桌就被孩子们抢吃了。

    好些人都说“搁以前,要说过年能吃上黄瓜、豆角,没人能信,现在咱确实吃着了。

    还真别说,冬天这些青菜,还真的比肉好吃。没想到天天吃肉,也有想菜的哪一天。多少辈子的福,都让咱享了。”

    鲜亮水灵的青菜不仅吸引了孩子,也成了大家伙的话题。援朝舅舅在这方面算是内行,大伙都围着他打听冬天种菜的事。

    特别是“老骡子”的儿子韩玉峰,他今年刚五十岁,老实肯干,是村里种瓜菜的行家。

    他问的最仔细,最后竟然提出“韩支书,咱村也建个温室大棚吧,过了年俺出去学技术,临水的人能种,咱也不差啥。

    不为别的,就为了咱村的这些孩子,种两棚自己吃也方便。”

    大伙儿听了,齐声的叫好。舅姥爷当然赞成了“好啊,玉峰兄弟,只要你学会了咱就建,学习的事让援朝给你联系。”

    等菜上齐了,爱民和刘冉俩人,挨着桌的敬酒,他们敬的酒可是茅台,是刘冉的家人特意让她带回来的。

    大伙知道刘冉的家人都是当大官的,看到刘冉恭恭敬敬的来敬酒,大家喝的非常的痛快,那是滴酒不剩。

    村里人都知道茅台是好酒,有钱也买不到。即使是喜欢玩闹的“高高三”,也是二话不说,赶紧喝酒。

    “爱民爷们,咱村的人沾你的光,都喝上了茅台,听说县高官,一年才捞着喝一次,咱也不亏了。”

    挨个桌子的敬了一圈,六斤茅台酒倒完了,幸亏刘冉带回来的茅台是一箱。

    这场酒喝的,比爱民舅舅他们结婚的时候,可是热闹多了。韩屯村的人们,这几年的日子,是越过越舒心,大家凑着爱民舅舅的喜宴,痛快的热闹了一天。

    来宾走的早,下午二点的时候,都告辞了。随着他们的离去,韩书记家有外国友人的消息,迅速的传播了出去。

    家堂轴子

    除夕,村里不到上午十点,就有上供的,五百一千响的鞭炮,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

    今年过年,各家不仅请了各路神灵,而且公开的把自家的祖先请了回家。有个别人家,还把藏起来的“家堂轴子”挂了起来。

    “家堂轴子”是画有宗祠建筑物和历代祖先牌位的巨幅挂图,宽5池,长7尺。简易的用一张厚纸印制而成,比较讲究的则是用白布绘制的。

    “家堂轴子”上画着大厅、牌位、院墙和门楼等。“牌位”的安置遵循传统的格局,始祖的位置在最高最显耀的大厅正中的位置。其下各代祖先的牌位,按辈次分列于大厅和配厅内。

    从配厅以下到门楼之间的空间,则是一排排备用的空间牌位。以后有了新去世的族人,直接就写在上面。

    一般是一门(一支)族人合修一幅“家堂轴子”,大多是上推四世高祖为“立主”(人们称挂“家堂轴子”为立主)之祖先,将其名字填入最高牌位。

    凡是同辈的都要填在同一排,按兄弟长次由内向外排列。低一辈分就要下降一排,以此类推。凡是去世三年后的亡人,都要将其名字填写在“家堂轴子”上。

    去世不满三年的亡人,不能入“家堂轴子”,只能用黄纸制作一个牌位,供奉在自家的堂屋当门的条几上。

    布做的“家堂轴子”,一般是由民间画匠绘制并出售,纸质的则是木板印刷而成。

    画“家堂轴子”不说画而说“修”,买“家堂轴子”不说买而说“请”,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和爱戴。

    “请”来“家堂轴子”后,还要请一位毛笔字写得好的人来家填写祖先的名讳,写的时候,其子孙要跪在前面,以示孝敬。

    大年三十早起,家里有“主”的人家,就组织本门的族人,带着香烛纸钱等祭祀用品,去自家的林地(坟地),将祖先请回家过年。

    在坟前焚烧纸箔,燃放鞭炮,磕头祷告“请您老人家回家过年。”祖先的坟前挨个祷告完毕,头也不回的一路回到家里。

    到家后,就把“家堂轴子”请出来,挂在堂屋当门(堂屋对着门的北墙)。上午“上供”敬过各路神灵后,接着到“主”祭祀。

    从“家堂轴子”上,就能看出村里各家的亲近远疏来,也增加了各个家族的凝聚力。

    就像韩玉臣家,他们的“家堂轴子”,就挂在他大娘“老骡子”家,他母亲再不乐意,也得带着自家的儿孙,到嫂子家给祖先磕头上香。

    悠悠的家里挂了两个“家堂轴子”,一个是姥爷家的,一个是悠悠家的。

    自家的“家堂轴子”是悠悠的姥爷自己画的,他老人家在这方面颇有研究。

    和别人家黑白的“家堂轴子”不同,姥爷画的“家堂轴子”,院墙和门楼都是彩色的,雕梁画栋,富贵大气,村里人看了,齐声夸好。

    两家的祖先是从村西的十字路口,请回家的。姥爷带着家人,在十字路口焚烧的纸箔,祷告请回了祖先的魂灵。

    吴馨儿姑奶奶,跪在十字路口,又一次大放悲声,姥姥也跟着流泪。大卫不是很懂,急得连声的问“这是怎么了?”

    等问明白了,大卫扶起馨儿,安慰她“别哭了,回到京都,我陪你去墓地祭奠。”

    村里过年的习俗,引起了大卫的极大兴趣,他举着个录像机,领着一群孩子,出这家进那家,到处的录像。

    今年过年,村里由于多了个老外,格外的热闹。大卫的语言天赋很强,现在已经能和村民进行简单的对话,好些地区方言,说的还挺溜。

    “俺给您商量个事,您能把上供念叨的话,慢慢的再说一遍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