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页
但没有落差就体会不到成果的美妙。 至少在刚得到爵位那几天,他都是兴奋激动的居多。 当然了,等这股兴奋劲儿过后,他就开始觉得老爷子偏心了。 上辈子的时候,老爷子临终前虽然也给他求了官,但却只是正六品。这辈子倒好,贾赦一上来就是从四品的缺儿。 若是贾代善泉下有知,非得托个梦拿大巴掌招呼他不可。 ——做官这回事,能单看品级吗? 是,给贾政求的是只有正六品,但那是工部的主事。贾赦这辈子是得了个从四品的缺儿,但却是光禄寺的少卿。 工部是什么地方?光禄寺又是什么地方? 就算是六部之中不那么重要的部门,工部也是六部之一。 而光禄寺却是朝中边沿地带。除了逢年过节的各种祭祀,圣人等闲想不到这个部门。 说起来,贾代善两辈子都在为自己的两个儿子操心。 大儿子是有爵位在身,只要自己不作妖,一辈子的富贵是少不了的。 至于小儿子,上辈子他虽然也意识到了贾政其实是个草包。但贾政生性愚钝,除了工部,贾代善实在想不到还有哪个部门适合他了。 在工部任职不需要能言善辩,甚至于心思不够灵巧的,只要踏实肯干,给那些心思灵活的打打下手,也能融入进去。 只不过,贾代善只看到了贾政的愚钝,没有看到他那不合时宜的清高和不务实。 就是在工部这样的部门,他都能把自己混成边沿的边沿。 这辈子轮到贾赦时,情况就好多了。 无论就家族的安排,还是贾赦自己,对他的定位都很明确。 ——他根本不需要掌权做政绩,只需要好好做个名士,给贾家镀金就好。 至于延续贾家在朝堂上的人脉势力的事,都有贾敬总览,间或还可以培养几个族中子弟。 反正是不需要贾赦操心的。 因此,贾代善临终上书时,就很明确地给圣人说了:我这个儿子,平日里就好玩物丧志,于正事一窍不通。只求圣人给他个饭碗,让他别饿肚子就成了。 圣人看到折子,伤感之余,也觉得好笑。 贾代善到底是和他自小一块儿长大的,一块儿读过书,一块儿逃过命,交情非同一般。 前些年,贾代化已经走了。 如今,年龄比他小的贾代善也要走了,圣人难得的生出些孤家寡人的凄凉来。 恰好这时候太子来拜见,见圣人满面黯然,自然担忧,忙问道:“父皇这是怎么了?” 圣人叹了一声,把贾代善的遗折递给他,“朕只是想起了年少之时,被代善撺掇着一块儿掏鸟蛋的事了。” 当年之事,如今忆起还历历在目,可是那事中之人,却已经陆续凋零了。 太子匆匆看了折子,安慰道:“逝者已矣,人还是要往前看的。父皇若是有心,给善公的儿子安排个好去处也就是了。” “罢了,你说的对。”圣人舒了一口气,“可是,他儿子这样的……哪有合适的?” 太子想了想,说:“光禄寺还缺一个少卿,不如就让他去那儿吧。” 圣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这倒是个好去处。” 清闲又不容易出错,只要熟悉一下各种祭祀的流程就可以了。 “那明日让人去宣旨的时候,就把对贾赦的安排也加上去吧。” 因着兄弟二人都没有什么要职,百日热孝过后,就一起奉着贾代善并寄存在家庙里的孙氏的棺椁,一同回金陵安葬。 然后,就是漫长的二十七个月的孝期。 等他们二人再次回到京城以后,贾政的神经就彻底崩了起来。 因为,上辈子的这个时候,母亲史氏就先是以怀念贾代善的名义,不肯从荣禧堂搬出去。 然后,没过多久,就又说自己一个人住寂寞,让原本住在西院的贾政夫妇搬过去陪她一起住。 等府里的人差不多习惯了贾政夫妇是住在荣禧堂的之后,史氏才提出自己要搬到春熙堂去。 他知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上辈子的事,很快就要再次上演了。 只不过,这一回他与贾赦的角色对调。憋屈愤懑的成了他,春风得意的是贾赦。 果然,兄弟二人才洗去一路风尘,在史氏准备的接风宴上,史氏就一脸黯然地说:“你父亲虽然已经走了两三年了,我却还时常觉得他没走,只是到宫里值宿去了。” 听着这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话语,贾政脸色一变,嘴唇嗫嚅了半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只要有“孝道”压着,他就不能反对史氏的决定。 而贾赦早已心疼地安慰母亲了,“母亲放心,父亲虽然去了,但您还有儿子呢。儿子会永远都孝顺您的。” 坐在贾赦下首的张氏连忙给自己的两个儿子贾璋和贾琏使了个眼色。 贾琏这小子年纪虽小,却是鬼精鬼精的,心眼儿比大人都多。 接到母亲的示意之后,他就大声嚷嚷:“祖母,琏儿也孝敬您。” 贾政暗骂一句:魅宠惑上之徒! 他狠狠地瞪了吴氏一眼,嫌弃她肚子不争气,成婚这么多年了,也没给他生个一儿半女。 但他的气恼,却丝毫也阻止不了贾赦一家哄史氏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