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页
真不知道,父皇喜欢他什么? 第186章 林如海(六十五) 太子正在胡思乱想, 圣人那边已经刻好了,吹了吹印章面上的浮沫,圣人随手就扔给了太子:“看看,怎么样?” 太子不妨他突然扔过来, 手忙脚乱地接住了, 心里想着:圣人这些年, 可是越发的肆意了。 他虽不太懂得石刻之道, 但欣赏的水平还是有的。 圣人刻的这枚印章,虽比不上经年钻研的大家,但其中的灵气却是少有人及的。 待看清了上面刻的字, 太子不禁一怔, 心头有暖流涌动。 ——嫏嬛洞主。 这是太子的别号。 很显然, 圣人这印章, 是给他刻的。 “自然是极好的。”太子实话实说, 眨了眨眼, 压下涌起的水气。 圣人道:“既然喜欢, 那就拿去, 让人再打磨修葺一下。” “多谢父皇。”太子小心翼翼地收到了荷包里。 圣人不在意地摆了摆手,转而说起了正事:“林海的折子, 你看过了吧?” 太子也正了神色:“看过了。林大人有经世之才, 又有过人之德, 真国士也!” 虽然圣人给太子选的老师都不是那种只会死守圣人之言的, 但他们身在京中, 难免有所顾忌涉及任何敏感话题, 都是点到即止,生怕犯了忌讳。 特别是在经历了圣人登位前后的惨烈之后,他们更是小心谨慎, 明哲保身。 对此,圣人也很无奈。 他总不能掐着人家的脖子,让人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吧? 这是结仇呢。 没办法,圣人只能从地方官员上的折子里,挑一些关于民生、经济、军事等实用的又出彩的,让太子好好观摩研究。 而林如海这本厚有半尺的奏折,无疑是其中最精彩的一本。 便是太子这个目前只能纸上谈兵的,也觉得受益匪浅。 当然了,更令他敬佩的,还是林如海毫不留恋的态度和果断放权的决心。 毕竟,到了林如海这个地步,已经很少有人能把持本心了。 他要是执意不肯从交趾回来,朝廷为了交趾的安定,也不得不暂时妥协。 圣人亦是感慨道:“这年头儿,能干事实还能把持本心的,不多了。” 太子忙道:“自父皇继位以来,经过多方整顿,朝中已然是十分清明了。” “嗐!”圣人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说什么清明不清明,不过是他们摸透了朕的脾气,转而开始迎合朕的喜好了而已。你若是不信,可让人去查一查,这满朝文武,就包括林如海在内,有几个是真的靠俸禄过日子的?” 这一点儿,太子心里也有数。 但他是真的觉得,如今的朝堂,比起皇祖父在位的时候,要好上太多了。 他那时候年纪虽小,却也觉得,皇祖父未免对那些官员太宽惠了些。 圣人又道:“朕也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因此,他们只要别过界,能给朕把差事办到实处,朕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若是尸位素餐还贪婪无度的……呵呵,回家吃自己去吧!” 太子知道,这是圣人在借机教导的,连忙肃了神色,洗耳恭听。 其实,圣人也就是话赶话,赶到这儿了,就把自己的经验给儿子说说,并没有要刻意教导的意思。 因此,他说了几句,便又把话题转到了林如海身上:“这林海即将入京,朕是不可能再让他外任了。你觉得,给他个什么职位才好?” 太子回想了一下如今朝堂的局势,斟酌道:“六部之中的天官、堂官都没有空缺,倒是大理寺卿前些日子递了致仕的折子。只不过……大理寺卿原是正三品,林海却是正二品。虽说外官入京降上一两级乃是应有之义,但林海的功绩实在突出,却是不好委屈了他。”他说着,为难地看着圣人。 圣人却没有放过他的意思,催问道:“你觉得,该怎么办?” 办法,自然是有的。 只是,这话让太子说出来,难免有结党之嫌。 可看圣人这架势,是非逼着他自己说了不可。 太子无奈之余,只得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把那法子说了。 “不若给他加恩。”太子顿了顿,道,“儿臣的太保之职尚且空缺。” 太师、太傅、太保,并称三师,乃是正一品的虚衔,大多数时候,都是用来给重臣加码的。 圣人本就有此意,之所以一定要逼着太子说出来,就是要进一步打破太子的防线,让他以后在自己面前更敢说自己的想法。 日后究竟形势如何,圣人自己也说不准。但就目前为止,太子的表现,还不够令他满意。 既然如此,那就继续打磨嘛! 对此,太子只能暗暗苦笑,祈祷着别有一天,圣人觉得他太过胆大包天,又要他学着稳重。 ****** 官职越高,林如海就越是谨慎。 这一次回京入职,林如海并没有让贾敏带着家眷先回林府,而是一家子都住到了城外的驿馆中。 他先递了求见的牌子,只待圣人接见过他之后,他再带着家眷一块儿进城。 于是,收拾屋子的事,贾敏就全权托付给了大管家徐松。 也好在这一次京中没什么大事,林如海又简在帝心,牌子递进去之后,林如海很快就得到了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