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重生之第二帝国在线阅读 - 第1192页

第1192页

    ;;;;;

    朔风呼号,冰寒刺骨,万里西伯利亚大地霜雪厚积,茫茫皑皑,其苍凉萧瑟仿佛是被上帝所遗弃的冻土荒原。然而人类所创造的工业成就,却是战胜了这片冰封雪国的恶劣风天。在悠长的汽笛声中,一列火车正在三座车头的牵引下向东隆隆疾驰,首尾相连的40余节车厢仿佛一条灰色的长龙般绵延壮观。列车跨越崇峻山岭,驶过莽莽平原,途中没有因为冬日肆虐的风雪而出现任何的停滞当惨白色的红日从东方群山里第六次升起时,海参崴的指路标牌已近在眼前。

    12月8日,这趟专列从莫斯科出发,沿西伯利亚铁路向东径直前行:列车上乘满了荷枪实弹的德军士兵,并连同运载了近30节车厢的货品。在德国、帝俄、和西伯利亚国三方的内部人士眼中,这无疑是德军向远东投送军力的再正常不过的行动:一年之前。柏林已经同鄂目斯克签订了互助条约。沙皇时代建立的西伯利亚铁路由此向德国军队敞开。唯一和之前所不同的。便是德军对这条铁路的使用是从隐秘转成了公开:启程的官兵不再穿戴西伯利亚国的军服,而发车的趟次也再不为了掩人耳目而进行限制。毕竟当前德日之间的战端已开,而这条铁路则是德国在远东形成陆地和空中战力的理想捷径:只需走完莫约1.3万公里的征途,便能对敌军发起猛烈的攻击。

    然而在万里之外的柏林,清英、埃克曼、和曼施坦因三人却是对这趟专列倾注了全所未有的关注之情。因为在这趟看似普通的专列之上,装载着6枚3万吨当量的小型化钚弹头,这已经占到了当前德国现有核武库总量的接近三分之一。尽管西伯利亚国已经在与满洲交界的国土上部署了颇为雄厚的兵力,其中还包括两个在前期秘密抵达的德国师。但由于西伯利亚铁路的末端与满洲极为接近,有些地段距离国境线甚至还不足10公里,如此运输情况便委实无法令人感到放心。如果日军大举北进,这条铁路线便会有被切断的危险而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德军也就只能改变计划,通过空运的方式来让这些高危物品抵达海参崴。虽然空中运输听起来要远较列车运输来的方便快捷,但在风雪咆哮的东西伯利亚山地进行近3000公里的长途空运却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旦出现意外,损失核弹是小,让日本感到警觉,才是令意图短时间内结束战争的德国政府所难以接受的!

    不过幸运的是。日本已经在大陆战场上被牵制了太多的兵力,而国内新征召的士兵还在训练当中以他们当前在满洲地区所部署的力量。很难再向北方开辟第二战场。此外,德国所实施的严格保密措施,也让日军大本营对自己在海参崴建立导弹发射基地的暗动一无所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日本对来自北方的威胁的警惕性。在日军大本营看来,鄂木斯克虽然已经和柏林狼狈为奸,在满洲边境陈兵数十万严阵以待,但却毕竟没有向自己宣战当前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在东亚和南洋方面取得胜利,没有必要再向北面发起攻击,维持现状对日本的整体战略是当前自己最乐意见到的局面。

    经过了近两天紧张忐忑的行程之后,这辆运载着核弹头的专列终于在15日凌晨抵达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东方末端。站台上闪烁起了有规律的明黄色灯光,这是德军导弹基地派来的运载卡车所通过车灯发出的接头暗语双方很快就确定了彼此的身份,并将核弹混杂在其他货物当中卸载到了这些卡车上面。30分钟后,车队驶进了一座戒备森严的山谷基地当中,迎面前来验货的赫然是一名身着西伯利亚**服的德军中将过不多时,一则加密的暗语便通过无线电波重重传递到了近万公里外的柏林,一直处于紧张等待的清英等人也为之长舒了一口气。

    残月淡隐,星辰绝迹,黎明时分,6枚核弹头便都被装上了v4导弹的顶端。晨曦的阳光灿烂耀眼,将这些全重超过40吨的参天巨柱映得熠熠生辉。经过佩内明德基地相关技术人员废寝忘食的努力,这种中程导弹终于在四个月前宣告服役,比预定的时间提早了接近半年欣喜振奋的清英很快下令将该型导弹运往海参崴基地,等到核弹头到来之后,便可一举融合成为能改变世界的宙斯之锤。当前,这些导弹早在一个多月前便由散件在基地现场组装完毕,就等着至为关键的弹头从本土运来了。而清英之所以不在战争爆发前就将核弹头运送到位,也是出于谨慎稳妥的考虑如果因情报泄露而导致日军主力进攻此地,那么德国丢给对方的只是一些弹体空壳,而一旦连核弹头也落入敌手的话,那么整个局势都会有被翻转过来的巨大风险!不过现在,这件终极兵器终于部署就绪而相比于几年前由轰炸机进行投放的方式,其与弹道导弹的结合才是至为恐怖的战争手段!

    柏林时间15日清晨,德国政府向日本发出了严正通告:日本民众必须在12个小时以内从大阪、横滨等十余座工业城市撤离,前往人口稀疏的乡村避难,否则就将遭到天崩地裂般的末日浩劫。此时的日本国内仍旧沉浸在一周前奇袭马尼拉港大胜的喜庆氛围当中:根据海军向大本营发回的战报,他们共击沉独空母2艘、独战舰1艘、独驱逐7艘,重挫敌方远东舰队。由于日本陆海军之间长期存在的隔阂敌对,使得包括首相和陆军大臣在内的政府高层,都不清楚海军航空兵在这场不成功的突袭中损失惨重的事实而即便是海军自扫颜面将所有实情和盘托出,日军大本营也不会因此就改变自己对战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