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文坛救世主在线阅读 - 第375页

第375页

    杨轩琮是个思想很开明的人,他认为历史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标准,没有非此即彼,还是要看写作者的水平高低,不是写的轻松就不好,写的学术就好!

    科教频道大概是他们这些小众类的研究或者专家能登上的比较大的舞台,平时杨轩琮一直也都有关注。

    如今看电视却发现了这样的事情,这让他大冒肝火!

    “这周云深是什么人,居然有资格得意洋洋的批评别人。”

    张楚的那篇《万历十五年》可是被自己发到了真正的历史研究群里面,得到了许许多多老友认可的作品。

    就算是杨轩琮都知道,这人连张楚的作品都没有看过,如果是看过张楚作品的人绝不会轻易说出那种话来!

    想要借助踩张楚而出名的做法,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杨轩琮走到自家的书房里面,他拿起手机拨通了张楚的电话,安慰起来。

    “喂,是张楚同学吗?”

    那边正在电脑面前翻阅史书的张楚对着手机说道:“是我,杨教授您找我有事儿吗?”

    “没什么大事儿,我刚巧在电视上看到了周云深的采访。他说的都是屁话,你别忘心里去。那家伙哪里懂什么是历史写作,以为写过一两本书就能充专家了。”

    张楚呆愣愣的,这还是第一次听见教授冒脏话,回答道:“没事,本来我也没把他放在心中。还是以前说过的那句老话,批评我的人多了,他周云深根本算不了什么。”

    杨轩琮闻言忍不住笑起来,夸赞道:“就要保证这样的心态,你放心写作,其余事情交给我就好!”

    第316章 打了小的,引来老的!

    虽说杨轩琮目前已经退休了,不过他在史学界里面的研究可没有落下,更何况他也依旧是燕大的教授。

    燕京大学在史学界可谓是枝繁叶茂,门生故吏遍地都是!

    如今竟然被一个写的欺负到了头上,这简直不能忍,如果是什么史学大家的批评那还差不多,但一个同样是写的居然站上了道德跟学术的高地进行批判,完全是天大的笑话。

    挂掉电话之后,杨轩琮就开始在网上查看起周云深的相关作品来,他倒要看看这位口口声声说别人图书创作方式不对的人究竟能写出什么作品来。

    “这么多年才写了两本书,《少年游》讲李白的?碎叶城的少年到长安城么,这好像也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历史作品啊!”

    虽然不想给讨厌的人贡献销量,但为了找出作品里面的毛病,杨轩琮还是花钱买了本电子书,直接就架着老花眼镜在电脑上面阅读起来。

    既然想要还击,那就首先了解这个作家才行,总不能学周云深那样什么都不知道就瞎开口。

    历史研究群里,一个中年教授景泽康甩出来视频链接,他打字说道:“王老,杨老,要是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这个,张楚的作品正在网上被批评呢!”

    潜水许久的胡炜这时候猛然出水换气了,“他的新书这么快就写好了?我居然一点都不知道。得赶紧去看看才行。”

    “还没有呢,那些媒体连张楚新书叫什么名字、写什么内容都不知道,整天瞎说话。”

    胡炜跟景泽康算是老相识了,这会儿倒是好奇起来,之前还真以为张楚那本《万历十五年》写完,结果却是空欢喜一场。

    最近胡炜正在筹备自己的新书,但对于张楚的关注一直都没有放下来,他很想看看这本书的全貌,究竟是走向神作还是趋于庸俗。

    “既然新书都不知道,那批评个什么,这是来搞笑的吧?”

    景泽康发了个微笑的表情,“谁知道呢,这年头的作家节操还真不能太高估。老胡,你可千万得注意,别跑偏了!”

    看起来有些空旷的群里面就只有他们两个人聊天,其余几个活跃的人则是跑去看那段视频。

    过了几分钟,王牧则是怒气冲冲的发言说道:“这周云深到底是谁?简直就是败坏风气,我们都还没找他的麻烦,那部《少年游》不知道去哪里找的野史,现在想宣传新书居然扯到了张楚身上。”

    他跟杨轩琮是多年同事,同样也是他让杨轩琮把张楚的作品《万历十五年》第一章内容拿出来放在群里供大家阅读。

    自己的学生如果要批评也应该是自己来,这姓周的算哪根葱?

    如果说杨轩琮还算理智,那王牧就要护短得多,即便张楚并不是他教的。

    “说真的,万历十五年的确挺新颖,但也没有周云深说得那么不堪。”

    “张楚这孩子可千万不要被舆论影响,就怕他心乱了。”

    “是啊,这人也太不要脸。”

    王牧坐不下去了,他在群里面写字说道:“我得去微.博上面帮他一把,咱们史学界可没有周云深说得那么不堪。作品好坏不是靠写作年龄来判别的!”

    “同去同去。”胡炜凑热闹的响应起来。

    另外一些历史专家也纷纷点头答应,“咱们研究历史的也得珍惜点名声啊,不能随便败坏。”

    “我没有微.博就不去凑热闹了,赶明儿我写篇文章送到报社去。”

    “老吴,你写给哪家报社?咱们可别整重复了!”

    对于这群历史研究专家而言,他们可能在社交媒体上面并不活跃,但是绝不缺少发言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