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文学网 - 武侠修真 - [综武侠]武器收集员在线阅读 - 第104页

第104页

    他来时沈琪未曾注意,如今心里冒起了疑惑,仔细地瞧了一下他的步伐与背影,却发现这人似是有几分外功的底子。

    “江湖人士?”沈琪咬着笔杆皱眉不解,但想不通的事她也不愿费心再想,用毛笔在账册上记了账后,习惯地又瞧了一眼仍是一成不变的任务面板,便拿起昨日看了一半的话本接着看了起来。

    而那大汉出了门,却未曾走远,径直转入了不远处的一家茶馆之中,上了二楼,一个瘦削精明的二十岁左右的布衣男子迎上前来,兴奋道:“怎么样怎么样?”

    “那女人邪气啊!”肌肉大汉一屁股坐在座位上,把那把四尺大刀往桌上一拍,抹了把额头的冷汗,又喝了口水,放在对方期待又不耐的眼神中缓缓道:“好家伙!我一进那铺子,就跟进了冰窖似的!那女人身后放的那柄剑,杀气极重,我怀疑,那柄剑上沾的人血,绝不下于这个数。”

    他张开蒲扇大掌,比了个五字。

    那布衣男子倒吸一口冷气:“五十?”

    孰料肌肉大汉面色凝重地摇了摇头:“不,五百。”

    布衣男子吓得长大了嘴巴,过了许久,方吐出一口气,语气渐渐低缓:“那……你觉得对方有几成把握是血娘子?”

    “前日在客栈上见那女人灭火时,我已有六分把握,毕竟江湖中年纪轻轻就能习出剑气的女剑客凤毛麟角,而且血娘子也喜穿红衣,今日再瞧了那柄剑,我已有了九分把握。你想想,血娘子恶名震惊江湖,是因为哪一个案件?”

    布衣男子眉目一皱,旋即恍然:“杀害了夫家柳氏一门整整五百三十二人……”

    “没错,我怀疑,那柄乌鞘剑,就是她犯案时用的武器。这样才能解释这杀气的由来。”

    “那……单凭我们二人,也拿不下官府悬赏的那万两白银啊。”

    “但凭武力而言,我们当然不是她的对手,但是对付那种恶人,方法是不局限的……”

    二人的声音渐渐压低。

    不远处,竹帘遮挡的雅间内,一个一身白衣,约莫七八岁的男孩面无表情地放下筷子道:“王伯伯。”

    一旁面容清癯的老者垂眸看着他,慈爱地笑了:“少爷放心,这镇子上大都是山庄的家产,这里来的每一个人都调查过底细,那‘虎鹤拳’孙虎和‘罗汉腿’齐豹追了血娘子快一年,仍是查不到她的踪迹,因此瞧见了一个实力高强的女剑客,便以为对方是易容的血娘子,约莫是被那万两白银吸引的魔怔了。”

    男孩松了口气,却又被话语中的描述所吸引:“实力高强?既然王伯伯也如此说,那个女剑客一定很厉害吧。她的剑是真的杀过不下五百人吗?”

    “她手中的剑是否杀过百人尚且不知,不过那孙虎和齐豹口中说的那柄剑,却是连一人都未杀过的,那是一柄无主之剑,据说是那位女剑客不久前耗费了三个月的时间锻造而成的。”老者顿了顿,看着男孩的眼中绽放的耀眼光彩,又道:“其实,今日少爷的生辰,老爷本想送给您那柄剑的,可惜那女剑客不愿卖。所以老爷才转而送了您那本剑谱。”

    男孩眼中光芒略微闪动,拿起筷子夹了口菜,不语。每年他的父亲都会在他生辰当日悄悄把礼物放在他的房间,但是哪怕他彻夜守候,却从未见到过父亲一面。

    老者见状叹了口气,也不再多说什么。

    他毕竟只是个孩子,一个孩子若是自出生起便从未见过自己的父母,哪怕旁人再怎么给予温暖,心中也仍然留有一分空洞。

    但那份空洞如今已被填补。

    不是被更温暖的事物,而是被冰冷的剑。

    男孩倏的站了起来,冷冷道:“王伯伯,带我去看看那柄剑吧。”

    *

    沈琪现在陷入了一个难题中。

    她把盖在脸上的话本拿下来,瞥了一眼那个怯怯又目含期待地看着自己的男孩,无奈地叹气道:“二狗子,乖,姐姐不吃糖。”

    二狗子闻言把手里的花生酥塞回怀里,又掏出一个荷包,鼓起勇气道:“我!我有钱的!这些都是我的压岁钱!足足有三十文!”

    “哇!好棒棒哦!”沈琪笑眯眯地揉了揉对方因缺失营养而有些枯黄的头发,“不过姐姐我也不缺钱,你自己攒着留着以后娶媳妇吧,乖。”

    “那沈姐姐到底怎样才愿意教我武功?”二狗子嘴一瘪,泫然欲泣道,“我娘想让我去做木匠学徒,可是那个老木匠徐老头最喜欢打徒弟了,我不想当木匠,我想做飞来飞去的武林高手。我想像沈姐姐一样,挥一挥剑就能灭火。像神仙一样。”

    沈琪头大无比:“我收徒弟也是看根骨的,说实话,你的根骨只能算是中上,若非有机缘,即便迈上武道,此生也难以跻身一流高手之境。”

    “那我当二流就好!”孰料二狗子丝毫未被打击道,反而抹了把泪兴致勃勃,“我娘常说棒打出头鸟,越出众就越容易招惹麻烦,中庸之道未尝不是一条道。”

    沈琪本是被这孩子缠的头痛,闻言却蓦地心中一动。

    她垂下头,看着还未有柜台高的小人儿,皱眉道:“你这最后一句话,也是你娘教你的?”

    二狗子歪了歪头:“不知道诶,总觉得在哪里听到过,就顺口说出来了。”

    中庸之道未尝不是一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