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节
“魏帅请放心,属下已经明白了自己的职责。”王英楷一脸轻松的回道。 魏季尘点点头,不再说话,而是和闵妃两人走到前面的高台之上。 底下的众军士渐渐安定了下来,他们都已经被告知要入朝作战,重返家园,心中是既兴奋又担忧。 担忧的自然是就凭自己这些人能够抵挡得住倭人的大军吗? 魏季尘将底下士兵的纠结的神情尽收眼底,缓缓开口说道:“倭人在中朝两国为非作歹,如今,是该起来反抗的时候了,中朝两国,在历史上,无数次联手击败过倭人的侵略,可惜,在最近的这次,却失败了。” 魏季尘说一句,旁边的人翻译一句。 等到翻译说完之后,魏季尘继续说道:“但是,这不能怪我们不够英勇,只能怪我们的武器太过落后,但是,现在一切都将改变了,因为我们也有了先进的武器,我们将用自己手中的武器告诉倭寇,不要图谋朝鲜,不要图谋中国,因为,这要付出血的代价,付出亡国的代价。” 甲午战争失败,原因错综复杂,魏季尘自然不会对这些士兵解释一大通了,魏季尘首先要做的便是树立起他们的信心来。 “有句话叫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的你们就是星星之火,而全中国,全朝鲜,就是原野,点燃反抗倭人的火星,就从我们开始,就从英勇的你们开始,你们当中,有多少人的亲朋好友,死在了倭人的手中,如果你们还有一丝血性的话,就是时候拿起手中的枪,开始复仇了,只要我们中朝连心,倭人便无计可施,便要灰溜溜的从大陆上缩回岛国上面去。”魏季尘慷慨激昂的发出怒吼声。 “杀倭寇,杀倭寇!”光复军被魏季尘一番话激起了心中的仇恨以及血性,具是大声呐喊响应。 魏季尘将头微微一转,看向闵妃,笑着说道:“想必这些士兵最想听到的应该是你的声音吧。” 闵妃螓首一点,心领神会的上前一步,厉声开始呐喊起来。 魏季尘见她时而振臂,时而怒吼,饱满的胸脯起伏不定,便知她等这一刻很久了。 两人动员完毕,王英楷一声令下,光复军开始快速出动,他们,要在明晚到达鸭绿江一线,然后化为十几支小队,分别潜入朝鲜境内。 “将军,你将永远是我闵兹映的恩人,以及朝鲜的朋友。”临走之前,闵妃上前一步,轻轻抱了抱魏季尘,留下一缕香气。 第二百九十九章 诱惑光绪参战 京师,大清国的政治中心紫禁城,紫禁城内最大的建筑太和殿上。 此时正值早朝之时, 光绪坐于殿内的金漆雕龙“宝座”上面,神情有些焦灼。 国际风云突变,日俄战事骤起,德国强占胶州之事尚未解决,想要一展抱负,维新革新,却有多方牵掣,都让他举得精神有些疲惫。 大清国的文武官员分别列于下方两侧,执事太监拉起嗓子高升唱喝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早朝的时间太早,朝堂之上一些人朝臣有的还是一脸睡意,偷偷打着哈欠,有些人则正正经经站着,不过到底心中如何想就不得而知了。 底下众臣都是眼观鼻,耳观心,目不斜视,气不大出。 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忽然出列,起奏道:“臣徐致靖有事上奏!外侮方深,国是未定,开新守旧,两无依据,请陛下乾断特申,以一众心而维持时局,特此上《守旧开新请明示从违折》。” 此言一出,犹如在平静的小池塘中扔下了一颗小石子,徐致靖与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走得很近,听他话中的意思,分明是请求光绪维新变法。 刑部尚书崇礼、兵部尚书荣禄、刚毅等人都是猛然睁开眼睛。 光绪闻言心中一喜,连忙示意太监将徐致靖的奏折呈递上来,拿到手打开一看,只见折子里面大致先说如今列强压迫过甚,瓜分之祸恐在眼前,当变法以图强。 认为“苟欲变法,必广求湛深实学、博通时务之人而用之,而后旧习可得而革,新模可得而成。” 又请“废八股,改试策论,裁汰冗官,酌置散卿,宜练重兵,以备边患。” 主张破除资格提拔维新人士,并向光绪推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张元济等人。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名声虽然大,但是官太小,根本不够资格亲自给光绪上书,大多让人代递。 光绪也早有提拔他们之意,一直在等一个机会,这就是机会。 光绪看完之后,将折子递给太监,使众大臣传阅。 不久,朝堂上窃窃私语起来。 光绪见时间差不多了,看着朝臣开口问道:“众卿家认为如何?” 刑部尚书崇礼一待光绪讲完,便朝御史杨崇伊为不可察的点了点头。 杨崇伊见状出列说道:“臣以为维新变法之事不可操之过急,应当缓缓图之,否则易引起朝政混乱,徐学士所言废八股,实在太过骇人了,我大清几百年来都是八股取士,一旦改为策论,必定使得士林震动。” 另外几个翰林院掌院学士也纷纷出列出声道:“臣等服议,还望皇上明察。” 光绪将眼光转向自己的老师,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翁同稣,翁同稣微微一皱眉,便出列开口道:“皇上,时局艰危,只有行非常之法,尚能挽救危局,臣认为应当尽快变法。” 无论是从国家利益考虑,还是从自身利益考虑,翁同龢都不得不站在变法的一边。 光绪虽然性格优柔寡断,但是在变法之事上面已经迫不及待,当即便要开金口。 恭亲王奕赶忙轻轻咳嗽一声,上前一步说道:“陛下,变法之事当缓,如今日俄开战,恐波及我国,此时朝局经不起震荡。” 恭亲王话虽然说得不清不楚,但是知道中俄密约的光绪自然是脸色变了变,恭亲王说得不错,变法是一件大事,一旦推行新政,肯定会引起国家一些动荡。 “此事容后再议!”年轻的光绪一甩龙袍,起身而走。 太监连忙喝道:“退朝!” 此事弄得有些虎头蛇尾,众大臣都是议论纷纷,纷纷准备离去。 恭亲王却叫住翁同龢、荣禄等军机大臣,言前去勤政殿求见光绪有大事相商。 一边走,荣禄一边探问恭亲王对变法之事的想法,恭亲王鬼子六可以说不属于任何一派,有着超然的地位。 对慈禧和光绪都有莫大的影响,只是近来多病,对朝中之事多有懈怠,荣禄不知他今日为何会出声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