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聚变电池立项!
二十分钟后。 车停在了金陵高等研究院外的门口。 就在陆舟下车的时候,正巧盛宪富也刚到这儿。 看到了陆舟,他打了声招呼,便向这边走来。 “好巧,我还正准备给你打电话来着。” “还好你没打这一路上,我电话就没停过,”陆舟笑了笑,继续说,“最近过得怎么样?” “过得还行吧,就是有点太闲了,像我这种闲不住的人,估计一辈子也就这劳苦命了,”说到这里,盛宪富自我调侃地笑了笑,看着陆舟说,“怎么样?我还算讲义气吧。一听说你召唤我,我连所长的工作都丢下,跑过来投奔你了。看在我这么讲义气的份上,现在总算是可以告诉我,咱们要做的是什么项目了吧?” 微微愣了下,陆舟意外地看了他一眼:“科工局那边没通知你是什么项目吗?” 盛宪富摇了摇头。 “过来找我谈话的人只说是机密,具体是什么无可奉告。” “有这么严重吗?”没什么自觉地笑了笑,陆舟清了清嗓子,继续说,“没通知那就没通知吧,反正今天请你们过来,我也打算说这个事情,跟我来吧。” 跟在陆舟的身后,两人一同穿过了高等研究院的正门,来到了物理研究所的大楼,走进了走廊拐角处的一间会议室里。 当两人抵达的时候,这里已经坐着十来个人了。 除此之外,会议室中,还立着一块被灰塑料布遮着的白板,大概一会儿会用到。 借着进门的功夫,盛宪富简单地打量了几眼会议室里坐着的人。 其中有他认识的,比如湳华大学的李昌夏教授,庐阳物院的李健纲院士。也有他不认识的,但却对其事迹有所耳闻。 比如那个把毛背心穿在外面,头发两鬓花白的老头,正是华科院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的于建南院士。 在华物院和沪上光机所搞出来的那台“聚龙一号”激光点火装置的设计者名单里,便赫然列着这位大牛的名字。 相比起“神光”系列点火装置,聚龙一号无论是在性能上还是核心技术领先程度上,都远远胜过了前者。其中包含了1440台脉冲电容器、720个场畸变开关、24台激光触发气体开关、以及12台高性能激光器,在工程上直接对标的是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 现在激光点火、惯性约束这块基本上都已经转向了军工口,由神光系列点火装置原班人马打造的聚龙一号更是明确了这一点,从设计之初便是为核试验而准备的。并且无论是在激光阵列的小型化还是集成度上,这台设备都做到了世界前列的水准。 以前盛宪富只是听说过这位大牛的名字,却从未见过,没想到今天倒是有机会见到了。 还有一些看着面生的人,他叫不出名字,也没什么印象。不过既然坐在了这里,显然也非什么等闲之辈,只不过大概不是等离子体物理和可控聚变工程这个圈子里的。 想到这里,盛宪富的心里也是不禁感慨。 能够当选院士,本身便意味着这名教授在学术界的声望、地位以及人脉上,远远超过一般学者。 在任何研究所里,院士都是身为学术带头人的存在。而一个实力强劲的课题组,也一般是由院士牵头,带着长江学者一级的教授、研究员组成组成核心团队,再往下是打杂的青千、杰青等小boos,以及无数忙前忙后的博后、博士科研狗。至于硕士和本科生,可能会有,但一般不计入其中。 能拉着一群院士组成核心团队。 在国内,除了陆教授之外,似乎也没几个人能做到了…… 一想到之前自己竟然还犹豫了下要不要来,盛宪富的心中便是一阵惭愧。 虽然不来也没人会怪他,但损失的一定是他自己。 毕竟这样的机会,一辈子也不见得能碰上几次。 如果把握住了,无论是对院士的评选,还是在学术上更进一步,都是大有帮助。 看着已经在这坐了一会儿的众人,陆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让大家久等了,我刚从学校那边过来。” 李建刚院士笑了笑说,“不碍事,我们差不多也刚到。寒暄的话咱们还是等到会开完了再讲吧,突然被叫到了这里,我现在连咱们的项目到底要搞什么都还不清楚,你有时间先讲这个吧。” 听到这句话,陆舟笑了笑说,“那行吧,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我就不在寒暄上多浪费时间了。” 说着,陆舟脸上的神色微整,走到了会议室里放着的那张白板前,伸手揭开了上面的塑料布。 看着白板上的内容,会议室里至少一半的人愣住了,也有一半的人面无表情。 此前并不知道项目具体内容的盛宪富,显然属于前者。 不过他此刻心中震撼,到不完全源于意外。 还有惊诧…… “这是……” 声音轻轻颤着,难以置信地盯着白板上的内容,盛宪富的嘴巴僵硬地开合了下,后半句话却是怎么也说不出来。 “小型化的可控聚变堆,或者说聚变电池,”看着他脸上的表情,陆舟笑了笑,和颜悦色地解释道,“反正叫哪种都差不多。” 没有去管众人们的惊讶,清了清嗓子,陆舟继续说道。 “关于可控聚变技术的小型化,我已经做过了技术可行性的论证,相关的论文我会发到你们的邮箱。当然,过几天的话,你们也能在《核物理学报》上看到,这里就不再赘述。” “今天请各位过来,主要是简单地开个会,分配下各自的研究任务。” 陆舟用激光笔点了下白板,继续说道。 “白板上的路线图,便是整个项目的大致研究方案,内容可能稍微抽象了点,但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全面的,如果哪个地方看不懂的话,可以问我。” 已经从惊讶中恢复过来的盛宪富举了下手:“我有个问题……” 陆舟:“请讲。” 仔细盯着白板上的那个路线图,盛宪富皱了下眉头,疑惑问道:“为什么是惯性约束?比起惯性约束,我们在磁约束上的经验明显更丰富。” “这个问题问得好,”陆舟笑了笑,继续说道,“之所以不选择磁约束,一来是考虑到磁场溢出会干扰到航天器上其它精密元件的正常工作,二来是为了节省航天器上的空间。” “我们不可能为了一个大腿粗的堆芯,将一个占地上千平米的超导磁体装在等离子体引擎上,至少现在来看不太现实,而且也没那个必要。” “在关于维持聚变反应的问题上,我们选择的是脉冲点火,不需要长时间保持反映室内等离子体的稳定运行,只需要反应能够快速的发生就足够了。” 李健纲皱了下眉毛:“脉冲点火吗?磁约束和惯性约束的优劣暂且不谈,拿掉了液锂中子回收系统,你打算拿什么来抵消中子束对材料的辐照损伤?” “这个我接下来会提到,”说到这里,陆舟停顿了片刻,继续开口说道。 “整个核电池的设计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板块,第一个板块是集成和燃料的堆芯部件,这一块会由我亲自带队解决。第二个板块是连接在堆芯上的发电机组,这一部分我希望交给核工业集团这边来做。” 王曾光院士:“用磁流体发电机组吗?” 陆舟摇了摇头:“不一定,这个得看反应堆设计成什么样,根据具体的需求。”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至于第三个板块,则是反应堆的点火装置。由于我们采用的是惯性约束以及脉冲点火的技术路线,在加热途径上我个人更看好激光点火。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微波加热的可能性。” “这一板块的研究非常重要,我希望能由李健纲院士和于建南院士两位来负责,并且分别从激光点火和微波点火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去研究。” 于建南老院士想了想,开口说道,“我没什么意见,不过激光点火装置占用的空间同样不小,你想把那玩意儿装到航天器上,恐怕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我知道,”陆舟点了点头,“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需要去实验。” “科工局那边给的预算很足,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都可以提出来,我们有足够的经费,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