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策行三国在线阅读 - 第560节

第560节

    “宛市共有青徐商户三百二十五家,多的百万,少的十万,共计有九千三百七十万。”

    孙策差点咬着舌头。可是仔细一算,又相信了麋兰所说。多的百万,少的十万,平均每户不到三十万,对实力雄厚的商人来说真的不算多,就是半年的利润吧。有大型楼船,有水师护航,有新开辟的港口,海上生意现在是比以前好做得多。他没有具体计算过,但前后投进去的钱也有好几千万。

    以穷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太史公说得一点也不错。

    “他们有什么要求吗?”

    麋兰不安的打量着孙策,怯怯地说道:“将军……不生气了?”

    “有人给我送钱,我为什么要生气?”孙策挠挠眉。“你别忘了我背着一屁股债呢。就算还清了债,我还有很多要花钱的地方,不会嫌钱多的。只是这礼虽厚,也不能天天要,还是收税比较好,虽然不可能一下子几千万,可是细水长流,进项稳定,又不用欠他们人情。兰儿,据你估计,宛市一年能收多少税?”

    “呃,这可没仔细算过,粗略的估算一下,宛市有商户两千,以平均年流水二十万,税二万,一年四千万钱总是有的。”

    “这么多?”

    “这还只是宛市,将军别忘了还有江陵市、吴市,如果青州稳定了,人口恢复,临淄也是一大市,仅这四市,一年至少有两亿。将军,我有一个建议,不知道合不合适。”

    “说来听听。”

    “市税看起来不少,比起关津税来却是小巫见大巫。关津税虽说也是十取一,但关津官吏索取无度,随意妄为,多至数倍也是常有的,故市税有定数,关津税无定数。如果能放开部分关津,转为市税,或者专门设一机构管理,税收至少能翻一番。”

    第1569章 预则立

    孙策歪头瞅着麋兰,一声轻笑。“这是你的意见,还是他们的要求?”

    麋兰摇摇头。“是他们的要求,可是我觉得可行,至少值得考虑一下。将军,不出意外的话,未来几年将是工商发展最快的几年,如果还按之前的办法收税,一是税收流失,将军无法从工商的迅猛发展中获利,二是商人手中财富太多,难免有非分之想,生活奢靡,说不定又要去买地之类,误了将军的大事。当务之急,改革商税,将这些钱财控制在将军自己手中,不仅能够迅速缓解债务困境,还能掌控经济民生,以免失控。”

    孙策兴趣大增。他脱了衣服,跳进浴桶,将身体没入温热的水中。“你继续说。”

    麋兰松了一口气,取过皂角和瓜络,为孙策搓背,同时解说关于商税的事。

    汉代推行儒家政治理念,重农抑商,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结果并不理想。世家豪强崛起,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逃避商税,朝廷抑制商业的政策对他们根本无效,财富迅速增长。没有权力的普通商人竞争不过他们,生存艰难,朝廷自然也就收不到什么税。商税中的市税是皇室收入的重要来源,朝廷抑商的结果是减少了自己的收入,却便宜了世家豪强。至于关津税,本来是供养关津吏士,而这部分人大多来自于地方豪强,关津税间接的便宜了他们,对地方豪强的壮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在孙策控制五州,形成事实上的独立,商税总不能交给给朝廷,自然是由孙策自己掌握比较好,如此一来,提倡工商带来的好处才能真正落在孙策的手中,而不是替人做嫁衣。如果考虑到五州平定之后,中原与江南联成一片,商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已经形成,在未来的几年内,商税将迎来一个快速增长,提前将商税控制在手中就更加必要。凡事从源头开始控制总会容易一些,等巨量的利益形成,再想从受益者手里收走,难免会引起反抗。

    孙策心有同感。他现在正缺钱,麋兰这个建议非常及时。她当然有私心,取消关津税,从事长途贩运的青徐商人受益最多。粗略计算,一两年就能收回他们送的这份大礼,以后全是收益。可是对他的意义更大,有了财权,他的兵权才能更稳固,直接掌握一个稳定的财源对他来说很重要。

    “将军,你觉得可行否?”

    “可行不可行,我还要斟酌一下,但是你该为我生个儿子,却是必须抓紧的事,要不然岂不是愧对这么多祈孕的礼物。”孙策转身抱起麋兰,一起沉入水中。麋兰吓了一跳,紧紧地抱着孙策的脖子。她已经脱掉了外衣,只剩一身单薄的衣裤,现在浑身湿透,贴在身上,曲线玲珑,凹凸有致,非常诱人。她贴在孙策耳边,既紧张又兴奋。“将军,袁姊姊、尹姊姊都不在,只有我一人,将军可要怜惜些,莫让我被人笑话,明天还要去宛市巡访呢。”

    “谁敢笑你,我就狠狠地惩罚她!”孙策哈哈笑道:“你平日总是袁姊姊长袁姊姊短的,就像她的小尾巴,她有没有教你点什么?今天她不在,我看你究竟学了她几分本事。”

    ……

    一辆马车在数百名骑士的夹侍下沿着官道缓缓而行,周异坐在车中,打量着对面的周瑜,一直没说话。周瑜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坐着,等待着周异的询问。

    “孙将军没有为难你?”周异终于开了口,声音有些沙哑。

    周瑜摇摇头。“没有。”

    周异看了看窗外,夹侍着马车的都是他带来的周家部曲,文丑率领的亲卫骑离得很远,但他高大挺拔的身影还是依稀可见。“那他是怎么回事?”

    “保护我的。”

    周异哼了一声:“你当老子我五岁,信你这鬼话?我五十了!”

    “是啊,父亲已经五十了,是知天命之年。”周瑜笑了起来。“父亲觉得自己是什么命,此生是止步于河南尹,还是再进一步?”

    周异嚅了嚅嘴,吁了一口气。“我不知道,所以忐忑啊。按理说,天下大乱,胜负未分,周家也应该各为其主。孙将军善战,数年而取五州,正应了东南有王气之相。可是他成功不代表你就能成功,韩信战必胜,攻必取,战功赫赫,最后却落得钟室殒身,我不希望你也步他的后尘。武将不同于文臣,文臣还可以功成身退,以侯就国,武将却……”

    周异长叹一声,不忍再说下去。

    “杨文先路过洛阳,和父亲说了些什么?”

    “他说天子求才若渴,对你非常器重,若能引荆州而归,将不次提拔,我也能立刻跻身九卿,将来三公可期。”

    “不做韩信,做英布?”

    周异皱了皱眉,欲言又止。他觉得周瑜这个比喻很不恰当,有一种说不出的阴郁。周瑜见状,探身过去,将手按在周异膝上。“父亲放心吧,孙将军不是高祖,即使是我,用兵能力也不如他远甚,他不会忌惮任何一个将领。就算将来功成,他也会是光武帝,贬抑在所难免,像高祖一样杀功臣的可能性却不大。”

    “是吗?”

    “父亲,你想想,高祖为什么要杀韩信?因为齐楚皆是大国,有称霸之力,高祖年高,太子幼弱,不杀韩信,则高祖百年之后,新帝未必能号令老臣。我与伯符同年,我有生之年都不会对嗣君产生威胁,他又何必杀我?对我有疑心,解除兵权,以侯归国就是了,何必杀我而使众人不安?”

    周异点了点头。“如果是这样,那当然最好了。公瑾,我天赋有限,我们这一门能不能和大宗抗衡,就靠你了。既然蔡琰要留在南阳,那我和你母亲就去吴县吧,你抓紧时间生两个孩子,我们含饴弄孙,安享晚年,也不错。”

    周瑜笑了。“父亲年富春秋,正当一展鸿图之时,岂能如此逍遥。你先别急,大婚之后,伯符自有安排。我刚才说了,你不会止步于河南尹,至少还要向前再走一两步。”

    “那当然更好。”周异扬扬眉。“我也不敢奢望太多。河南尹也就是名声好听,朝廷西迁,早已名不符实,不做也罢,去江东任一郡太守,心愿足矣。”

    第1570章 以直报怨

    周异到达宛城后,孙策很快与他见了面,主动到他的住处拜访。

    周瑜在荆州几年,一直没有置办产业,不是住公廨就是住军营,现在他的驻地在夷陵,回宛城时便住驿舍。他自己住得比较简单,但大婚不能太随意,所以买了一座宅院,不算很大,却很精致,收拾得干干净净。蔡琰亲自过来看过,也非常满意。

    孙策很恭敬,以子弟礼拜见周异,向他请教洛阳的形势,询问杨彪路过洛阳时的表现。周异一五一十,如实道来,又主动表明年老体衰,承担不起河南尹这么重的任务,此次参加完周瑜的婚礼后,他就想致仕了。离开洛阳之前,他已经向朝廷提出了辞呈,官印都封存在洛阳。

    孙策欣然同意。致仕当然是不可能的,但周异主动辞去河南尹,表明他已经做出了选择,要与朝廷划清界限。庐江周氏从此一分为二,他与周忠各为其主,互不干涉。

    周异到达后不久,蔡邕也赶到了宛城。为表示尊师重道,孙策亲自出城迎接。蔡邕是坐船来的,坐船溯淯水而上,既平稳又安逸,比坐车舒服多了,还方便他读书作文。

    几年不见,蔡邕的气色非常好,江湖的十年风雨留下的痕迹几乎看不到了。他身边跟着两个书生,一个三十出头,一个二十多,头戴进贤冠,身着儒衫,看起来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孙策倒也没太在意,襄阳书院如今也是人才济济,实力比南阳郡学更胜一筹,以蔡邕的名望,有几个得意门生也很正常。

    不过这两人报过名之后,孙策才知道并不怎么正常。这两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初拒绝了他邀请的路粹和阮瑀。听完这两人的名字,孙策盯着他们看了半晌,然后笑了。他一个字也没说,但鄙视之情也毫不掩饰,连瞎子都看得见。

    阮路二人很尴尬,蔡邕也很尴尬。襄阳书院那么多人,他带着这两个人来,就是想引荐给孙策,现在孙策这么不给面子,他这老脸有点挂不住。

    “孙将军……”

    “先生不用这么客气。”孙策挽着蔡邕的手臂,很客气地说道:“我与公瑾是好兄弟,与令爱也如兄妹一般,先生若是不弃,称我字即可。”

    蔡邕松了一口气,脸色缓了一些。“元瑜和文蔚都是书生,不谙世事,你不要和他们一般见识。”

    孙策瞅瞅蔡邕,笑了一声:“先生放心,我不会和他们一般见识的。他们没来,不是不给我面子,是不给先生面子。现在他们来了,既然先生宽宏大量,不与他们计较,我又何必置气,不值当啊。”

    蔡邕语塞,不知道如何说才好。阮瑀、路粹来襄阳找他,当然不仅仅是想跟着他修书,而是想通过他引荐,在孙策麾下任职做官,现在一见面,孙策就把话堵死了,视他们如无物,根本没有招揽的意思,这还怎么往下说?

    见蔡邕和孙策谈得不愉快,蔡琰走了过来,笑道:“将军,这可是我请来的帮手。”

    孙策打量了蔡琰一眼,咧嘴一笑。“很好,这二位年富力强,西域、天竺走一遭应该没什么问题。”

    “西域?天竺?”路粹的脸顿时白了,拼命的冲着蔡邕眨眼睛。蔡邕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听起来很像是孙策怀恨在心,要将他们流放万里之外。蔡邕连忙问蔡琰是怎么回事,蔡琰笑着把孙策要她研习天竺、西域文字的事说了一遍,蔡邕这才安心了些。天竺、西域虽然远一些,毕竟是游学,不是流放。身为学者,万里求学虽然辛苦一些,只要有所得,却也不是不能接受。

    见蔡邕言语之间有赞同的意思,阮瑀和路粹很绝望,后悔莫及。天竺,西域,听听就让人绝望。

    孙策根本没兴趣关心他们,他将蔡邕请上车,蔡琰也上了车,周瑜骑着马随侍车旁。孙策隔着窗户,打量着周瑜,又瞅瞅蔡邕,打趣道:“先生,你觉得这女婿怎么样?”

    “嗯,不错,不错。”蔡邕抚着胡须,非常满意,老脸笑得像朵花儿。

    “那你准备怎么谢我?”孙策翘起二郎腿,抱着膝盖。“这件事我也有功,这你总得承认吧?”

    “你有什么要求就直说,没必要转弯抹角。”蔡邕哼了一声:“不用拿我的女儿、女婿来说事。”

    孙策哈哈一笑。“那我就直说啦。李儒的那篇《己巳之乱亲历记》你应该看过的,他的文章写得不错,但他是董卓的旧部,士林名声也不能和先生你相提并论,有些事他也不太清楚,说服力远远不够,我想为后人留下一个相对完整的记载,你能不能担起这个责任,写几篇文章?”

    蔡邕脸色微变,耷拉下了眼皮,沉默不语。蔡琰刚要说话,孙策不动声色地摇了摇头。蔡琰会意,将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只是用眼神企求孙策不要逼得太紧,给蔡邕留点面子。孙策点头示意,让蔡琰放心。他要的是蔡邕承担这个任务,而不是要让蔡邕难堪。逼得太紧,就算蔡邕迫不得已,勉为其难,写一半留一半,他也没办法。他需要蔡邕认识到这件事的意义,主动写出整件事的真相。

    这件事不仅涉及到对袁绍及王允等人的评价,为董卓鸣不平,更涉及到文武之争。不处理好这个问题,不对儒生鄙视武人的心理加以纠正,重提尚武之风就永远只能是权宜之际,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先生,我不是要为董卓饰功掩过,我只是想让世人知道真相,只有知道真相才能从中吸引教训,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如果没有这份勇气……”

    “将军。”蔡邕抬起头,打断了孙策。“将来你也会留名青史,你愿意史家将你做的事,一五一十的全部记下来吗?”

    孙策盯着蔡邕看了片刻,嘴角微挑。“先生,如果史书可以枉顾事实,那还有什么敬畏可言?如果胜利者就可以随意涂改历史,用所谓的春秋笔法为尊者讳,我又何必在这里和你浪费口舌?你真觉得除了你,我找不到能够写出真相的人吗?我相信先生的才华,更相信先生的史德,所以才希望由先生来完成这项伟业,为后人著史立一个榜样。先生以为什么,以为我要借著史的机会污蔑袁绍、王允?”

    蔡邕无言以对。他迎着孙策的目光看了很久,微微颌首。“行,我写。”

    第1571章 针锋相对

    孙策咧嘴一笑。“我就知道先生有担当,敢为天下先。”

    蔡邕绷着脸,不苟言笑。“你别急,我还有一个条件。”

    孙策眨眨眼睛,笑容依旧。“你说说看,只要是我能办到的,一定尽力而为。”

    “你应该知道我要说什么。”蔡邕缓了语气,吁了一口气。“从洛阳到长安,已经有一半典籍毁于兵火,这剩下的一半还是王子师的功劳。我不想看着这样的事再来一遍。秦燔诗书,项羽烧秦宫,先贤典籍百不存一,今古文之争因此而起,几百年都没争出个胜负。将军,既然你这么看重真相,这些典籍就值得你拯救。这些宫里收藏的秘档、公文一旦毁了,就没人知道真相了。”

    孙策挠了挠头。“先生,朝廷有没有说,他们怎样才肯出借这些典籍?他们要是太过份,那我可不能答应。说实话,我不相信他们敢烧了这些典籍,我愿意和他们交易都是为了先生,希望先生能在有生之年完成这部巨著。先生,这应该是一项德政吧?将来你为我作传,可不能忘了这一笔。”

    蔡邕“噗哧”一声笑了出来,瞪了孙策一眼。“还说你不怕?”

    “你写真的,我当然怕。正因为怕,我才不敢肆意妄为。史书的作用不就这个么?如果你们乱写,我就没必要怕了,不管是软的还是硬的,你们都不是我的对手。”孙策挑挑眉。“先生,我比你年轻哟,你要是敢乱写,别怪我……嘿嘿,你懂的。”

    蔡邕哭笑不得,蔡琰也不知道如何应付。她平日所接触的都是文质彬彬的读书人,纵使是军中将领也没人会在她面前放肆,即使孙策本人和她说话也是很客气的,忽然看到孙策和蔡邕耍赖撒泼,甚至出言威胁蔡邕,她束手无策。

    “嗯咳!”蔡邕强作镇静。“这么说,你愿意交易了?”

    “我从来没说过不愿意啊。只是交易嘛,总得一个漫天要价,一个就地还钱,你说对吧?先生你在襄阳著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可能不知道情况。回头你问问你女儿、女婿,就知道我背了多少债,最近手头的确有点紧,不敢乱花钱。”孙策看了一眼外面的周瑜,故意压低了声音。“周公瑾要攻取益州,你知道吗?先生,这件事你会不会记在史书里?”

    蔡邕的脸颊抽了抽,把头扭了开去。“呃,昭姬啊,有几句话,我想跟你单独谈谈。”

    孙策大笑,摆摆手。“行行,你们父女俩说悄悄话,我就不打扰了。”他推开车门,招了招手,郭武牵着坐骑过来,孙策直接跳上马背,轻挽缰绳,和周瑜并肩而行。周瑜看看他,笑道:“怎么说得好好的,突然出来了?”

    “被老先生赶出来了。”孙策抹抹鼻子。“公瑾,这件事你怎么看?”

    “典籍?”

    “嗯。”

    周瑜回头看了一眼马车,轻挽马缰,坐骑停住脚步,和马车渐渐远离。“我觉得你说得对,漫天要价,就地还钱,钱粮难得,不能用于资敌。如果有可能,最好不用钱粮交易,如果能找一种他们急需,又无法用来作战的物品,那就再好不过了。”

    “公瑾,你这样很危险啊。”孙策伸手拍拍周瑜的肩膀。“你就不怕蔡公将来在史书里对你不利?还是说你娶了昭姬,有恃无恐?”

    周瑜不动声色地晃了晃肩膀,想将孙策的手晃开,不料孙策的手就像粘在了他肩膀上一样,怎么也甩不脱,偏偏又没有一丝用力的迹象。周瑜很惊讶,半晌才明白过来。“文子俊所言不虚,你这空手入白刃练得真好,已入化境了。”

    “过奖,过奖。反正你是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了。”孙策微微一笑,用力捏了捏周瑜的肩膀,收回手。“公瑾,我知道你精通兵法,但山地丛林作战凶险异常,生死只在瞬息之间,变生肘腋是常有的事,大意不得。当初若不是仲康,我说不定就死在太史子义箭下了。益州山地比丹阳更险,你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多花一点时间没问题,反正我们有的是时间。”

    周瑜点点头,闷闷地应了一声。

    ……

    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