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策行三国在线阅读 - 第471节

第471节

    第1235章 甲骑突阵

    陈到轻踢马腹,策马出阵,举起手中的长矛轻轻摇摆,矛柄上的白色马尾迎风乱舞。

    五十甲骑紧随其兵,跃马挺矛,开始小跑。一百五十名骑士在两翼展开,迅速提速,很快就冲到了甲骑的前面。甲骑是突破步卒阵地的利器,但是对上轻骑兵并不占优势。没有弓弩等远程打击武器,速度、耐力都不如轻骑兵,与轻骑兵对阵只会被拖死。

    颜良有亲卫骑五六百人,他既然安排了步卒阻击沈友,不可能不安排轻骑兵骚扰甲骑。

    果不其然,陈到等人刚刚出阵,三百骑兵就从侧翼冲了出来,直扑甲骑侧面,速度极快。如果被他们撞上,就算是甲骑也扛不住。如果没有轻骑兵掩护,甲骑只能转向,正面迎战,但这样一来,他们的侧面将暴露给严阵以待的步卒,面临被强弩近距离射击的危险。

    很显然,颜良对甲骑的利弊一清二楚,并且安排了相应的应付手段。

    但沈友、陈到的准备更充分。除了轻骑兵掩护,两千步卒也从两翼冲出,拉着辎重大车飞奔,切入颜良的亲卫骑和甲骑之间。一旦被他们阻断冲击路线,颜良安排的骑兵就失去了作用,甲骑将再无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的冲击对方的步卒阵地。

    双方都在抢时间,马背上的骑兵猛踹战马,战马昂首奋蹄,发力狂奔,几乎四蹄腾空。急促的马蹄声汇成了一道惊雷,隆隆而来。距离越来越近,不用任何命令,双方都拉开了弓,举起了弩,开始射击。

    “嗖嗖嗖!”箭矢在空中一触即分,又射向对面。

    陈到一马当先,大呼一声:“举盾——”同时举起了绑在右臂的圆盾,护住自己与战马的胸腹。箭矢射在钢制小圆盾上,丁当作响,火星四溅。陈到感受着盾牌的压力,眼睛从盾牌边缘紧盯越来越近的敌人,当双方距离缩短到三十步以内,盾牌上的压力稍轻,他便双手紧握长矛,大喝一声,向冲在最前面的骑士杀了过去。

    对面的骑士不甘示弱,同样举起了长矛。

    两杆长矛相交,同时用力,将对方的矛杆向外挤,抢占中路。但那个骑士突然觉得矛杆一松,没有了抵抗力。他大吃一惊,反应不及,矛头偏离了方向,陈到的长矛却划了一个圆,抢入中门。

    “噗!”陈到一击得手,长矛刺破对手的胸甲,硬生生将对手从马背上顶了起来。他暗自赞了一声,将军的绝学果然不同凡响,这一招简直是防不胜防。

    “杀!”陈到低吼,用力抖动长矛,将对手的尸体甩出,再次刺向下一个对手。

    五十名骑士雁形展开,以陈到为雁头,势不可挡的杀入。陈到挥舞长矛,一口气连杀七人,马前无一回之将。这些骑士也算是勇士,可是面对陈到,面对陈到手中那杆忽轻忽重的长矛,他们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接连中招。

    双方一触即发,颜良的骑士冲锋被阻乱,速度不可避免的慢了下来,虽然他们还有一百余骑,前路却被步卒和大车阻断,冲击甲骑正面已经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另一侧,一百五十名颜良的亲卫骑与一百名沈友的亲卫骑旗鼓相当,互有损伤。颜良的亲卫骑胜在人多,战斗经验丰富,沈友的亲卫骑胜在装备精良、战马强壮,速度更快。

    在骑士悍然与对手正面硬扛的同时,步卒也赶到了位置,停下大车,架起强弩。虽然大车停得不是很整齐,有几辆大车甚至翻了,却足以给轻骑兵形成阻碍,护住甲骑的侧面。

    在轻骑兵与步卒的双重掩护下,五十名甲骑保持着优雅的姿势,冲向对面的步卒。见己方的轻骑兵遭到对方阻击,颜良部的步卒知道麻烦来了,只得硬着头皮,准备迎接甲骑的冲撞。刀盾手握紧了手中的大盾,长矛手握紧了手中的长矛,强弩手端平了弩,手指搭在弩机上,屏住呼吸。对付这种甲骑,即使是三石弩、四石弩也不能太远,否则和给对方挠痒痒差不多,只有三十步以内才有杀伤力。

    三十步,也就意味着他们只有一次射击机会。射早了没用,射迟了,可能连发射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被对方撞飞。面对人马俱着重甲的甲骑,所有人都充满了恐惧。甲骑的速度不是很快,但冲击力却绝非普通骑士可比,仅凭人力,长矛手很难将长矛刺入战马的胸口,他们只能将长矛的鐏部埋在土中,用脚踩住,等着战马主动撞上来。可是他们一旦被骑士手中的长矛刺中,必死无疑。

    生死只在一线。

    甲骑逼近到三十步以内,强弩手开始射击。箭矢刚刚离弦,下一刻就到了甲骑的面前,射在战马的胸甲上,丁丁当当,火星四溅。大部分箭矢被挡住、弹开,只有少数箭矢射中正面,穿透了胸甲,却无法深入,无法对战马造成致命伤害。

    与此同时,甲骑忽然振臂抛出数十支短矛。短矛借着马速,飞跃二三十的距离,像巨弩射出的箭矢一样呼啸而来,洞穿了盾牌,洞穿了长矛手的身体,余力不减,带着这些士卒向后摔倒。

    十七八名刀盾手、长矛手被射倒,正面的防守阵型出现了一个五六步宽的缺口,甲骑正好冲到面前,顺势杀入。骑士将一丈五尺长的长矛紧紧的夹在肋下,身体前倾,全力刺出。步卒被长矛刺中,被战马撞中,惨叫着飞了起来。

    在强壮的战马面前,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五十甲骑突入阵中,立刻向两翼展开,十骑一组,对弓弩手痛下杀手,长矛手们虽然转过身,企图拦截,却被弓弩手挡住,眼睁睁的看着甲骑从面前掠过,留下一路的鲜血和惨叫。

    仅仅数息,甲骑就撕开了正面防线,并迅速将缺口扩大。

    沈友接到甲骑得手的消息,毫不犹豫的派出两名都尉,发起攻击。一千步卒以曲为单位,首尾相接,踊跃而至,杀入阵中。面对这些如狼似虎的江东兵,已经被甲骑冲乱的步卒根本没有抵抗之力,纷纷被砍倒在地,惨叫声此起彼伏。

    沈友暗自松了一口气,心中对孙策充满感激。这五十甲骑简直是无坚不摧。若是没有这样的利器,如何能迅速击破这些步卒的阻击。

    张允,坚持住,我来了。

    第1306章 功亏一篑

    张允睁圆了眼睛,双手握刀,左劈右挡,双腿像钉在了地上一样,一步不退。

    颜良挥刀猛劈,一刀接着一刀,一刀快似一刀,一刀猛似一刀。

    张允率亲卫部曲赶到阵前,见颜良阵型不整,身边只有一百余人,个个带伤,颜良本人更是满身是血,看不出本来面目,以为他已经精疲力尽,败亡在即,一时放松了警惕,离颜良太近,被颜良抓住了机会,一口气连杀十七人,突到面前,形成了两人面对面的局面。

    为了这个机会,颜良损失了十三名精锐卫士,自己也连中三刀。

    面对势如疯虎的颜良,张允选择了正面硬刚。他知道颜良武艺出众,自己不是对手,他亲眼看着挡在两人之间的战士被颜良切瓜砍菜一般的杀死。他也知道颜良要拼命。远处的战鼓声响得激烈,沈友已经赶到,颜良没什么时间了。他更知道自己不能退。将旗一动,全军士气都会受到打击。他是江东子弟兵,他是吴郡知名游侠,面对颜良,他不能做一个逃兵,使江东人蒙羞。

    所以,他选择迎战。放弃了盾牌,双手握刀,与颜良对砍。

    两人都清楚这是一场生死之战,不能留手。战刀撞击,刀刃被崩出一个个缺口,火星一次次绽放,照亮了两人的眼睛。张允的脸越来越白,颜良的脸却越来越红。他们都意识到自己低估了对手。颜良没想到张允有如此武艺,居然一连接住了他六刀。即使是久战之后,他依然对自己的武艺有足够的自信,本以为最多只用五刀就能解决对手,现在连劈六刀,对手却依然一步没退。

    张允也发现了颜良手中战刀不是凡物,不仅比一般的战刀厚重,而且锋利不遑多让,丝毫不亚于他手中的南阳精炼战刀。他原本指望凭武器取胜的计划落空,现在只能咬牙硬撑,希望顶住颜良这最后的狂攻。颜良再勇猛,毕竟苦战一个时辰,连破四阵,已是强弩之末。

    他已经感觉到颜良的后力不继,气息紊乱,胜负就在瞬息之间。

    “杀!”颜良突然爆喝一声,将憋住的那口气吐出,高高跃起,双手握刀,当头劈下。他的手臂已经酸痛难当,单手无法握稳刀柄,只能改用双手握刀,借跃起之势下劈。

    张允不敢怠慢,一手握刀柄,一手托刀背,举过头顶。

    “当!”一声脆响,两口战刀承受不住如此猛烈的撞击,同时折断。

    颜良反应极快,右手向前推了半尺,只剩一尺长的刀刃砍在了张允的肩膀上,同时抢入中门,左臂压在了刀背上,使出深身力气,向下猛压。“哧啦”一声尖锐刺耳的长响,半截战刀切开了张允的肩甲,切开了张允的胸甲,停住胸口位置。

    张允反应不及,从肩膀到胸口被战刀切开,皮开肉绽,鲜血泉涌。他痛得大吼,挥起半截断刀,砍向颜良。颜良战斗经验丰富,知道张允会拼命,一击得手,立刻将战刀一偏,猛地向前一送,同时借力向后仰倒,飞起一脚,踹在刀环上,将整个刀柄都送进了张允的胸口,只剩下一个刀环露在外面。

    张允惨叫着仰面摔倒,手中的战刀从颜良的面门划过,在颜良的脸上斜斜割开一道大口子。

    电光火石之间,胜负已分,张允死,颜良伤。

    双方亲卫都冲了上来,挥刀乱砍,杀在一起。颜良连滚带爬,退入亲卫的保护之中,勉强站起,搜寻张允的身影。刚才情急之中,一切都是本能反应,他并不清楚自己是否杀死了张允。

    他没有看到张允,但是他看到张允的亲卫正在撤退,除了正在厮杀的几十人之后,后面的人在撤退。

    他知道他赢了,虽然赢得有点侥幸,但他赢了。

    “张允授首,张允授首。”颜良大呼,伸手一指。“砍倒他的战旗!”

    他的亲卫们应声大呼:“张允授首!张允授首!”此时不管真假,只要能给对方造成混乱就行。几十人喊成一条声,压过了喊杀声、战鼓声,传到附近双方将士的耳中。张允的部下纷纷看了过来,见张允的战旗的确在向后退,顿时士气大落,虽然有老兵们厉声嘶吼,企图控制局面,慌乱还是不可抑制地蔓延。

    颜良的部下士气大涨,爆发出一阵阵的怒吼声,纷纷跳过大车,杀入阵中。

    颜良松了一口气,腿一软,差点摔倒在地。他连忙伸手扶住旁边的大车,又叫过两个亲卫,将他推了上去。他已经连爬上大车的力气都没有了。坐在大车上,他接过自己的战旗,用力摇动,鼓舞士气,向张允的部下发起最后的进攻。

    严左在中军看得清楚,虽然不知道阵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也不知道张允的死活,但他看到阵势即将崩溃,敌人正如潮水般的涌入车阵,知道功亏一篑,却顾不上害怕。他厉声下令,让人竖起双兔大旗,敲响求援鼓,向沈友示警。

    战鼓声一起,远处便传来了回应的声音。严左抬头一看,一群骑士正在靠近,最显眼的就是甲骑,鲜亮的甲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严左大喜,立刻叫来两个亲卫曲的军侯,让他们上前阻击正面的颜良,同时大喊“甲骑来援”。军侯们不敢怠慢,一边率部向颜良逼去,一边齐声大呼。

    “甲骑来援!甲骑来援!”

    甲骑二字像一针强心剂,让慌乱的江东士卒看到了希望,他们重新站稳脚跟,在老兵的指挥下拼命反击,同时厉声大吼,既给自己壮胆,也给对手造成心理压力。

    “甲骑来援!甲骑来援!”数千人齐声怒吼,江东军士气复振。

    有人看到了大车上的颜良,举起强弩射击。

    颜良坐在大车上,见江东军阵型摇摇欲坠,崩溃在即,正自庆幸,忽然听到甲骑二字,根本不愿意相信,只当是江东军自欺欺人。他安排了三百骑,也准备了对付甲骑的战术,沈友不可能这么快得手。他下意识回头观看,却见甲骑正在逼近,心中大骇,没留神人群中的狙击手,一下子被身中两箭,从大车上摔倒,轰然落地。

    亲卫们赶了过来,将他扶起。颜良喘息着,鲜血从嘴角溢出,声音沙哑,眼神绝望,用尽全身力气,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

    “撤!”

    第1307章 不用急

    孙策倚着新装了琉璃的窗户,看着湖岸若有若无的嫩绿,一时出神。清风徐来,吹面不寒,湖面上波光粼粼,几只小船正在湖中飘荡,顺风传来隐约缥缈的歌声。当值的陆议静静地站在一旁,不动如松。过了年,他十三岁,身体窜了一大截,已经有些少年模样。正月里回吴郡探亲,陆康为他行了冠礼,取字伯言,对他期许甚高。

    脚步声响起,轻快而急促,孙策收回目光,看向楼梯口。诸葛亮为人严谨,他很少会走得这么急促,甚至有些慌乱。看来是出了大事,只是不知道是青州战场还是颍川战场。

    两个战场都很紧张,沈友等人初次上阵,黄忠以寡敌众,而且他们的对手都不是普通人,一个是后来被称作河北四庭柱之首的颜良,一个是河北第一名将麹义。

    诸葛亮快步来到孙策面前,气息有些急。“将军。”

    孙策抬起眼皮,瞅了他一眼。“什么事?”

    “青州战报。”诸葛亮说着,将战报递了过来。战报内容很多,厚厚的一叠,上面有一枚纸,写了摘要,是诸葛亮的字迹。诸葛亮的书法很好,和他人一样,工整简洁,没什么花哨,却让人看了很舒服。孙策捻了捻手指,接了过来,先拿起摘要。

    不知不觉的,他的心跳有些快。安排沈友出征这件事是他考虑了很久的决定,不仅仅是为了争夺青州,更有平衡派系的计划。荆州系、豫州系的实力已经很可观,如果不把扬州系尽快扶植起来,江东子弟兵的士气会受影响,他的根基不稳。

    可是沈友没有作战经验,他麾下的将领凌操、张允等人也一样,袁熙不过是中才,颜良却是一名悍将,沈友等人能不能击败他,其实很多人是有疑问的,包括孙策自己在内。虽说从装备、训练来看,江东军都有明显的优势,但两军交战,将领的经验还是很重要的。现在战报来了,结果是不是如他预期,他心里没数。如果沈友惨败,对扬州系无疑是一个重创,对他的战略布局也有难以估量的影响。

    孙策平复了一下心情,拿起摘要。

    摘要很简单:沈友率部击退颜良,救出田楷,斩首两千余,张允阵亡,所部损失近半。

    “张允阵亡了?”孙策眉头紧皱。

    “张校尉与颜良正面作战,拖住了颜良,为沈将军击退颜良创造了机会。”

    孙策没吭声,做了两个吐纳,让自己恢复平静。将军难免阵上死,张允阵亡虽然可惜,但沈友毕竟打赢了,不仅稳住了青州,还证明了这些江东军可用。初次上阵,能取得这样的战绩,相信没有人可以说三道四。他将军报打开,仔细阅读。军报是庞统写的,配了详细的作战地图。孙策将地图铺在一旁,一边看军报一边对照地图,分析其中的得失。这份军报将来要成为讲武堂的教材,庞统是按编教材的体例写的,从地理到战前形势,从双方优劣到战前分析,一一写来,全面而周密,又极有条理。

    孙策看完,放下战报,闭目沉思了片刻。“孔明,听说颜良也是琅琊人,你怎么看你这个乡党?”

    “武功高,胆子大,直觉好,反应快,方面之将,不过不是沈将军的对手。”

    “为何?”

    “武功高,胆子大,直觉好,反应快。”诸葛亮露出一丝微笑。“但是不够谨慎,战前信息收集不够,临阵又不够果决,不敢破釜沉舟,一决胜负。”他顿了顿,又道:“我想,他应该是舍不得自己的部曲。”

    孙策笑了,微微颌首。“如果你是颜良,你会怎么做?”

    诸葛亮抬起手,用尾指挠了挠鬓角。“上策是固守复甑山,下策是孤注一掷,强攻沈将军部。”

    孙策很惊讶地看了诸葛亮一眼。固守复甑山可以理解,这是一个很稳妥的战法,符合诸葛亮求稳的性格。可是孤注一掷,置两翼的凌操和张允于不顾,强攻实力最强的沈友部,这可不像诸葛亮的做派。难道是跟着自己,他的性格也有所变化?

    “我觉得颜良所用是中策,不如你的上策,却比你的下策要好一些。不过你有一点说得对,他战前信息收集不够,对沈友部的实力估计不足。可是这不是他的责任,他没有这样的条件。如果以方面之将的标准要求他,他纵使谈不上优秀,也是中上,做沈友的砺石足够了。”

    诸葛亮没有再说什么,点点头。颜良虽然最后被沈友击败,但他面对两倍于己的优势兵力,阵斩张允,又取得几乎相当的伤亡,不能算败。庞统只是说击退颜良,没有说击败颜良,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当然,这也是颜良最接近胜利的一个机会。这次他没能战胜沈友,以后也不会有机会了。沈友会越来越强,而颜良受袁熙节制,没有太多的成长空间,他的出身也无法让袁熙、逢纪对他言听计从。双方身份地位不同,势不均,自然没有力敌可言。

    “颍川可有消息来?”

    “暂时还没有,不过应该快了。按照时日计算,麹义、荀衍很快就会赶到阳翟,黄将军应该不会让他们和黄琬会师。”

    孙策笑而不语。诸葛亮看在眼里,知道孙策有不同意见,张了张嘴,想问,却又咽了回去。孙策见状,转身对陆议说道:“伯言,你觉得呢?”

    陆议微微欠身。“我不太清楚黄将军的战法,不敢臆测。不过黄琬和麹义会师也没什么不好。黄琬所领是洛阳屯田兵,原本是朱公旧部,麹义所领却是冀州兵,他们之间很难有默契,反倒是有发生冲突的可能。麹义缺粮,又因荀衍阻止,不能就地征集,他与黄琬会师,自然是想得到洛阳的粮食支援,可洛阳存粮有限,怕是不能满足麹义的要求。时间久了,冲突在所难免。”

    诸葛亮眼神微闪,看了陆议一眼,点头表示赞同。“伯言说得有理,的确有这个可能。这么说,黄将军应该会固守鲁阳,以静制动。再过几天就热了,麹义所领冀州未必适应中原的气候,时间拖得久了,水土不服也是有可能的。”

    “没错,兵贵胜,不贵久。袁绍千里而来,利在速胜。我军就地而守,利在持久。时间拖得越久,对我们越有利。”陆议难得多说了几句。“就像袁绍年过半百,将军却刚刚弱冠,差距三十年,我们不用急,着急的应该是袁绍,守得云开,自然月明。”

    看着两个天才少年,孙策很欣慰。说得好啊,时间在我这一边。三十年之后,我有这么多天才可用,袁绍呢?他坟头的树都快能做大梁了吧。我着什么急呢,慢慢耗,也能耗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