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策行三国在线阅读 - 第109节

第109节

    袁权一怔,随即明白了孙策的意思,气得面红耳赤,狠狠地瞪了孙策一眼,长身而起,拂袖而去。孙策翻了个白眼,耸耸肩,觉得很无辜。“怎么又是我的错?还讲不讲理啊。唉,大户人家就是大户人家,门户大,脾气也大啊。老子这是作了什么孽,平白无辜受这冤枉气。”

    袁权出了帐门,风一吹,已经有些后悔。孙策好开玩笑又不是秘密,况且她说得不清不楚,让孙策误会了,孙策生怕引起他人非议,不敢接受,也是好意,并非有意调戏,她这气生得有些莫名其妙。正想着怎么挽回,却又听到孙策在帐内自由自语,顿时尴尬不已,两条腿就像灌了铅似的,无论如何也抬不起来,进退维谷了好久,还是不知道如何向孙策解释,只得怏怏的出了大营。

    上了马车,袁衡坐在袁权对面,托着腮,不解地看着袁权。

    “姊姊,你为什么这么生气?你很想把你的侍女送给他吗?”

    “我……”

    第289章 难题

    袁术葬礼已经完成,孙策归期未定,但阎象却必须回去了。他是南阳太守,事情很多。张勋、桥蕤等人也各有去向,比如冯方就想回关中老家去了。

    除了阎象之外,其他人的去向孙策并不是很关心,反正他又不是主人,他们向袁权辞行就是了。不过,得知孙策暂时不能回南阳,而要长驻豫州,代领孙坚的豫州牧,桥蕤动了心思。

    桥家是梁国睢阳人,也在豫州范围以内,而且睢阳在豫州北部,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袁绍不服朝廷诏令,朱儁要用武力征讨,那睢阳必然成为战场。大军进驻,要想免于损伤,无非两条路:一是赶紧逃,二是依靠能够保护自己的某个势力。

    对他来说,这个势力无疑是孙策。别人不知道孙策的能力,他却是一清二楚。全歼徐荣两万西凉精锐的战绩,就算是孙坚也未必能做得到,而当时孙策麾下只有南阳一郡。现在他代领豫州,实力更强,这时候舍他而去,到哪儿去找比他更合适的保护者。

    于是,桥蕤决定留下。

    张勋不想留下,但是他也不想留在豫州,他还是觉得南阳比较安全。豫州没有地利,一旦与袁绍对阵,孙策很难拒敌于境外,免不了一场苦战,不如去南阳观望形势,如果关中平定,他随时可以回家。

    冯方则比较简单,他既不想留在豫州,也不想留在南阳,一心想回关中。冯宛很苦恼,但胳膊扭不过大腿,她改变不了冯方的主意。更何况她自己也很犹豫,孙策已经有了正妻袁衡和妾尹姁,再加上铁定会嫁给孙策作妾的黄月英,她就算嫁给孙策也只能排在尹姁之前,别说冯方不答应,她自己也不甘心。

    孙策对此一无所知,他现在满脑子考虑的全是怎么搞定豫州。

    这事还真没那么容易。孙坚做豫州刺史、豫州牧也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但效果仅限于没人反对他,当然也没人搭理他。最明显的就是袁术下葬,孙家父子来送葬,汝南太守一直没有露面,而汝南郡治平舆县离汝阳只有五六十里。

    换句话说,到目前为止,孙家父子对豫州的影响力几乎为零,世家豪强们选择了无视他们。

    要搞定豫州,先得搞定汝南。汝南是豫州当之无愧的第一大郡,人口接近豫州一半,比南阳郡还要多。更重要是汝南世家很多,名士也多,汝颍名士半天下,指的就是汝南和颍川。就算孙策没什么号召力,他也不能让这些人和袁绍勾结起来,至少要让他们保持中立。

    当然,已经跟了袁绍的人,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最近手头紧啊,要钱没钱,要粮没粮,既然你们已经成了敌人,不拿你们开刀拿谁开刀?

    但是,从哪儿下手,孙策却一时没主意。他对汝南很陌生,可以说两眼一摸黑。袁家倒是汝南第一大族,但袁家人连袁隗、袁逢都不搭理,更不可能搭理他。

    关键时刻,桥蕤找到了孙策,提出一个建议:先控制汝南郡治平舆。

    汉代制度,郡有郡兵,集中在郡治,由太守直接控制。郡治所在城分内外城,内城是官府机构,除了太守府,还有郡仓、武库等,把守严密。郡治以外的各县没有兵,县城也不分政府办公区和居民区,防备能力比郡治差很多。

    控制了郡治,几乎就等于掌握了一郡的主要武力,剩下的就是各庄园的私人武装。当然汝南庄园遍地,私人武装也很多,但那毕竟不如郡兵来得整齐,以孙策眼下的兵力也不可能一一攻打庄园,夺取郡治是最直接的捷径。

    孙策觉得有道理。桥蕤虽然用兵能力有限,活了半辈子,经验还是有的。庞统被孙坚要走了,他现在是单打独斗,的确需要一个人查漏补阙。

    说干就干,孙策一边命令秦牧派出骑士打探平舆县的情况,一边求见袁权。他兵力不足,要想迅速攻克平舆县,他需要将雷薄等人率领的袁术部曲纳入指挥。这些人当初护送袁术灵柩回汝阳,现在任务完成,除了一部分人接着守墓之后,其他人都可以调动。

    理论上说,这是袁术留给他的遗产,充其量算是留给袁衡的嫁妆,所有权肯定不属于袁权。袁权已经出嫁,她是黄家人,不是袁家人。

    孙策来之前,袁权已经知道了大致情况,张勋、冯方告辞的时候都提了一下,冯宛说得更详细,只是冯宛本人了解有限,所以袁权并不清楚全部情况。等孙策一说,她才知道孙策现在的麻烦比她想象的还要大。

    换句话说,袁术虽然已经下葬了,但朝廷还没有盖棺定论,袁术随时可能被定为叛逆,极端情况下,他甚至可能被从棺材里刨出来砍头曝尸。要想避免这种情况,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迅速提升孙策的实力。

    但她什么忙也帮不上,她能做的就是不帮倒忙。

    袁权很爽快的答应了孙策的要求,留下二十老弱为袁术守墓,其他人全部交给了孙策。当着孙策的面,她要求苌奴三人发誓效忠孙策,就像当初效忠袁术一样。

    苌奴、雷薄、陈兰已经见识了孙策的信义,没说什么废话,当场宣誓效忠。

    “还有什么我能做的?”袁权很客气地说道:“不要客气,你直接说。”

    “汝南随时可能成为战场,我希望夫人最好去南阳,实在不行,你也应该随大军行动。只有如此,我才能保证你们的安全。”

    袁权搂着袁衡,沉吟良久。“我随大军行动吧,等中原战事结束,我还回汝阳来,为先父守墓。”

    孙策答应了。

    “还有一件事,可能有些强人所难,但我还是希望将军能够信守承诺。”

    “什么事?”

    “为先父请谥。”

    孙策很头疼。他是答应过这件事,但现在王允主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将他们父子定为叛逆,这时候为袁术请谥不是自讨没趣吗?

    “夫人,不是我不想,实在是……”

    袁权轻抬素手,示意孙策不要急着拒绝。“先父虽然做了不少荒唐事,但他没有背叛朝廷。董卓被诛,我袁家两百多口惨死,朝廷应该还我们一个公道。如果这点都做不到,将军父子恐怕也不会得到朝廷承认。这件事与其说是为先父,不如说是为将军父子。望将军三思。”

    孙策如梦初醒,一口答应。“夫人说得对,我一定尽力而为。”

    第290章 刀和笔

    夫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在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这句话没什么意义,管你名正不正,一路推过去就是了,不正也正。问题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人拥有这样的实力。别说孙策现在没有,袁绍也没有。

    名在何处?在长安,在那位刚刚十来岁的小皇帝身上。虽然以前董卓很牛逼,现在王允很牛逼,将来还不知道谁牛逼,但他们都是毛,天子才是皮。即使曹操掌握了大半个天下,也没敢直接把天子推到一旁自己干,还得等曹丕自导自演一场大戏,半推半就,欲拒还迎。

    你可以说这很可笑,但天下人就认这个。

    袁权说得有理,为袁术争就是为孙家父子争,因为孙家父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奉袁术之命行事。袁术很混蛋,是个纨绔,但他没有露出反迹。他和袁绍一样有袁氏背景,却不像袁绍那么嚣张,八字还没一撇,就否定了天子的血统,还想别立刘虞为帝。

    如果朝廷连袁术的忠诚都不肯承认,还能承认孙家父子?

    如果承认了袁术,那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为难孙家父子?

    说白了,袁术就是孙家父子的盾牌。为袁术请谥,就是为孙家父子争取名份。在这种事情上,孙策没有袁权敏锐,因为他潜意识里就没有这样的概念。

    孙策转身出门,苌奴三人向袁权行了一礼,也跟了出去。

    袁权脸色不变,情绪却有点低落。袁衡转到袁权正面,歪着脑袋打量了袁权片刻,不解地说道:“姊姊,他为什么叫你夫人,不叫你姊姊了?是不是生气了?”

    袁权白了袁衡一眼,忍不住笑了,曲指轻弹袁衡的脑门。“你以为他跟你一样,还是个孩子,天天围着姊姊转?他现在是豫州牧了,要领着几万大军作战,将来……”袁权迟疑了,没有再说下去。

    “将来怎么了?”

    “将来的事,谁说得清呢。”袁权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搂着袁衡,理顺她腮边的头发。“阿衡,他的面前有好几道山,一道比一道高,每一道山都很险,能不能翻过去,真的不好说呢。这时候,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帮他,不能给他找麻烦,懂吗?”

    袁衡似懂非懂,乖巧地点了点头。

    孙策离开袁家,回到大营,却发现一个问题。他吹吹牛逼可以,打仗也马马虎虎,写文章却是一塌糊涂。别说是为袁术请谥这种高难度的活,能把话说明白,说得典雅没毛病,对他来说都是不太实际的任务。

    差个笔杆子啊。

    孙策二话不说,转身又出了门,直奔蔡邕的住处。蔡邕正打点行装,准备回南阳。南阳有女儿和准女婿,在这儿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他是一天也不想呆了。

    孙策将来意一说,蔡邕也有些犯难。

    写这种文章可不是有文采才行,还需要精通儒家经典,用圣人经义来论证自己的正当,能言善辩,甚至是诡辩,可比睁着眼睛说瞎话地写几篇碑文难多了。一不小心被人家抓住破绽,想求的求不到,反倒惹来祸事。上次冯方为使,没能给袁术捞到好处,反而招来了两路大军,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伯符,不是我不肯写,实在是我不擅长这样的文章。”

    孙策有点傻眼。如果蔡邕都不擅长,谁擅长?“那不行,你不把这事给我解决了不准走。我把你扣在这儿两年,等你回到南阳,直接抱外孙。”

    蔡邕气得瞪了孙策一眼。“公瑾又不是你,做不出这样的事。”他抚着胡须,沉吟片刻。“我倒是有两个学生能做这事,但是一个未必肯来,一个倒有可能来,但他的人品……我实在不愿意推荐给你。”

    “谁啊?”

    “一个叫阮瑀,一个叫路粹,都是陈留人。”

    孙策哦了一声,倒是明白了蔡邕的难处。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才子,但是有点小傲气,传说曹操召他为官,他都不肯去,逃到山里,上演了一出烧山求才的戏码才将他逼出来。即使如此,也是出人不出力,直到曹操大势已成,他才认了命。

    至于路粹,他在历史上名声不显,很多人不知道他,但真正读过史书的人却知道他,他属于有才无德,被史家刻意忽略的那一类人。孔融被杀和路粹有直接关系。

    “汝南这么大,难道就没有合适的人?”

    “有,但是人家不肯来啊。”

    孙策一看蔡邕那戏谑的眼神,就忍不住握紧了拳头。这老头不厚道啊,专挑痛处捏。是啊,汝颍名士多,可人家不鸟我啊。可以抢田抢钱,总不能抢人。人抢来了白吃饭,不干活,有什么意思。

    我的张纮在哪里啊。国难思良将,家贫想贤妻,孙策开始想念他原本生命轨迹上的那些文臣谋士了。张纮无疑是最适合干这活的,可是他人在广陵,现在就算派人去找也未必来得及,远水解不了近渴。

    “路粹能来吗?”

    “如果我写信给他,有可能。”

    “那你写两封信,我派人去请他们,能来更好,不肯来就拉倒,反正也没什么损失。”孙策咬咬牙。“万一能来一个,我也能先应应急。”

    “这可不能应急,没有人愿意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更何况是路粹这种人。不与他打交道便也罢了,伤了他的面子,反而有可能成仇。”

    孙策哭笑不得,权衡再三。“你让他来吧,笔杆子在他手上,刀却在我手上。再说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不定我能感化他,让他走上光明大道呢。”

    蔡邕没说话,但那眼神明显觉得孙策是自欺欺人的胡扯。孙策忽然笑了,自嘲不已,纠结个毛啊,我又不是什么善人,臭味相投,说不定和路粹很谈得来。蔡邕倒是个好人,问题是他能干什么啊。

    见孙策主意已定,蔡邕倒也没有推辞,立刻写了两封信,分别给阮瑀和路粹。孙策安排人带着蔡邕的亲笔信赶往陈留。蔡邕决定在汝阳再留几天,陈留离汝南很近,大概三百里左右,快马急行,五六天就能有消息。

    阮瑀、路粹还没有消息,洛阳的消息先到了。在庞统的建议下,朱儁勉强答应了孙坚的请求,令孙策代行豫州牧,并着庐江、九江两郡协办粮草,筹备作战事宜。

    拿着太尉府的文书,孙策赶往汝南郡治平舆。

    第291章 许劭

    孙策之所以迟迟不去平舆,不是没把握攻克平舆,而是没必要。孙坚这个豫州牧是摆设,汝南人可以不当回事,朱儁这个太尉却是货真价实的,而且朱儁的名声极好,在士人中的影响很大。有这么好的虎皮不用,非要用武力强攻,那才是没脑子。

    孙策带着人马缓缓而行,让桥蕤带着太尉府的文书先进平舆城,面见汝南太守徐璆。

    老骥伏枥,不用扬鞭自奋蹄。桥蕤留下不走,就是想证明一下自己的价值,希望能获得一官半职。打仗不行,还可以做别的嘛。阎象能做南阳太守,他也可以做一郡太守,总比回家养老强。

    毕竟还不到五十岁,养老有些太早了。桥蕤想趁这个机会再博一把。

    来到平舆,桥蕤当着众人放言,我是奉太尉朱公之命,前来与徐府君接洽。守城的人倒也没想太多,桥蕤只带了两个随从,不可能是攻城,便报与太守徐璆。

    徐璆知道桥蕤来意,虽然不情愿,却不能无视朱儁的命令,更不敢对桥蕤不利。桥家是梁国大族,桥蕤的族叔桥玄官至三公,性格刚烈,闻名天下,他多少要给桥蕤一点面子,只能派人引桥蕤进城。

    当着徐璆和汝南太守府掾吏的面,桥蕤亮出朱儁的公文,先表明自己身份,随即解说了一下眼前的形势,董卓被诛,王允执政,太平可期,但是袁绍有不臣之举,所以朱儁要求孙策代领豫州,整军备战,汝南理应听命,配合行事。

    话音未落,一人站了起来,毫不客气地打断了桥蕤。“桥君所言甚是,既是太尉朱公之命,我汝南自然应该听从。只不过孙坚这个豫州牧可有朝廷任命?”

    桥蕤早有准备。“自从董卓乱政,少帝被废,天子年幼,蒙尘西京,诸公迫于董卓凶残,身尚不能保,哪有能力掌握朝政。如果你说的是董卓的任命,那的确没有。”桥蕤抖了抖手中的太尉府公文。“可朱公这个太尉却是董卓被诛后,朝廷所拜,他认可了孙将军的豫州牧,倚孙将军父子为左膀右臂,你不认可?”

    那人语塞,舔舔嘴唇,坐了回去。

    桥蕤初战得手,趁胜追击。“诸位说到朝廷任命,有件事倒是和这有关,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兴趣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