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重生七零小村女在线阅读 - 第191节

第191节

    小秋哑然失笑,心下想的却是自家,爹娘同样用暖炕孵鸡卖鸡雏儿,也不知道,村里人会不会也在暗地里给自家人起外号?!

    等又一拨人送下鸡蛋离开,老太太才走到小秋身边,低声道:“老婆子就信你一回,明年开春就放开手多抱几窝小鸡。”

    小秋笑眯眯道:“奶奶要想发家致富,何必等到明年春天,现在同样能够孵鸡养鸡,只要弄个棚屋,保证小鸡不挨冻,再饲喂精心些,冬天的母鸡也照样能够下蛋。您老也知道的,夏天母鸡都下蛋,鸡蛋卖不上价儿去,冬天的鸡蛋可就是稀罕物儿了,价钱比夏天高一半甚至更多!”

    这会儿,国内的养殖业还很薄弱,大规模的养殖场不多,吃鸡蛋都是靠农户散养的母鸡,一到冬天,母鸡吃的食饵少了,天气严寒,产蛋量极低,有的母鸡甚至一冬天都不产蛋的,鸡蛋产量低,市场供不应求的现象更严重,价格自然要水涨船高。关键是,即便肯花成倍的价钱,却还是买不到鸡蛋,差不多是有价无市的状态。

    老太太一把年纪自然是经多见广,小秋说的这些她自然也知道,只是一下子下不了决心,却已经很有些心动了。

    看着她低着头一路琢磨着渐渐走远,小秋收回目光,将记账的方法教给林玉芝。

    吴戈和秦戎联系好的那家厂子要的量大,一个前营子村的收购量还差许多,他们还得趁天色早,再去其他村子联络联络,争取再收购一批鸡蛋。

    离开前营子村,小秋三人又去了之前排摸情况较好的马家店村。

    马家店村有一千五百多人口,比前营子村还略大些。村支书叫张书义,是一名五十出头,身高体健的壮汉。

    小秋三人过来,张书义正带着社员们维修村里小学的房顶。

    因为在京城近郊,周边村落的收入大都比三合村好一些,村小学的房子设施都略好些。三合村的小学还是土坯瓦房,马家店小学用的却是红砖瓦房,只因为用过几年后,瓦片有损毁的导致房顶漏雨,于是,每年暑假,村里都会组织人上房检修一边,把破损的瓦片换下来。

    看见小秋他们三个过来,张书义没咋放在眼里。不过是看在王干事的份儿上,走过来招呼一声。

    村里集体干活晌午是管饭的,张书义明显喝了酒,头脸涨红,眼睛浑浊,隔着几步远,就喷过来浓重的酒气:“你们仨咋自己过来了?王干事呢?”

    小秋下意识地往后躲了一步,吴戈也默契地上前挡在她前面,脸色已经不自觉地阴沉了下来。

    秦戎连忙撑起一脸笑,上前微微躬身道:“张书记,又来打扰您了。”

    说着话,拿出一盒牡丹烟拆开,递过去一颗,并熟练地拿出一盒火柴来,替对方点了烟。

    这颗烟抽上,张书义的脸色略好了些,深深地吸了口烟,吐出一口浓浓的烟雾,这才透过烟雾斜睨着秦戎道:“小子挺上道……说吧,找我有啥事儿?”

    秦戎仍旧笑眯眯的,往前凑了一步,道:“这不是快八月节了嘛,我们想着替部队联系联系,想着收一批副食品过节用……”

    “副食品啊,可不好弄啊!”张书义抽着烟,拉长声音道。

    第二百八十七章

    秦戎笑道:“小子当然知道不好弄,这不来找您商量了嘛!”

    张书义斜睨着秦戎,狠狠抽了两口烟,然后两人仿佛通过目光交流达成了什么默契,一起笑起来。

    “你小子叫什么来?”张书义开口询问。

    “秦戎。”秦戎连忙又替吴戈和小秋介绍,“这是我兄弟吴戈,妹妹王小秋。”

    吴戈和小秋这会儿也整理好情绪,客客气气上前招呼。

    张书义瞟了吴戈一眼,只略点了点头,对小秋却是看也没看,只回头又跟秦戎说话。

    见他这样,小秋也没厚着脸皮往前凑,而是绕开他们,往已经修好的几间教室走过去。

    教室大同小异,两间房子的敞间,有一个三抽桌作讲台,后边的摆着些双人书桌,长条凳子。书桌、凳子看得出都用了些年头了,漆面剥落,甚至桌子腿儿椅子腿儿都不整齐了,显然经过至少一次维修,因为有些桌子腿椅子腿明显新一些。

    走过两个教室,一排房子的末尾是一间办公室,里边只简单放着四张三抽桌,四把椅子,连一个书橱都没有。大概是维修房舍的缘故,各个房间里都有些凌乱,桌子椅子上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土草屑。

    村小学只有两排房子,小秋很快将维修好的一排看完,看情形,也就房舍比三合村小学略好些,其他的设施差不多一样,甚至可能还不如三合村,至少三合村小学的办公室里,每位教师都配备了一只书橱。最近几年,村子里有了点儿闲钱,王利群还做主给学校里添置了些参考书籍、教学用具、体育用品,尽管只有两只篮球、两幅羽毛球,在村级小学中,已经是很先进的了。

    不知秦戎吴戈和张书义怎么谈的,小秋从办公室走出来,就看到他们也正走过来。

    张书义一看见小秋,立刻问道:“丫头看咱们学校简陋吧?唉,村里小学,没办法跟你们城里的学校比呀!”

    这两天在村里转,小秋对京郊农村的经济状况也有所了解。知道京郊的农村比三合村略好些,村民们住的也大都是土坯房,只有少数房顶挂了瓦片,村小学的红砖瓦房是村里最好的房子,比大队部的房子都好。

    小秋很真诚道:“咱们村子能把最好的房子做学校,足以看得出大队对孩子们学习的看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村里重视教育,孩子们有个好的学习条件,孩子们好了,以后村子不愁发展不起来。”

    这话多少有点儿出乎张书义的意料,他略略愣怔了片刻,随即畅怀大笑道:“那么多人不明白我的一片苦心,没想到,你个小丫头倒是能看得如此明白。”

    小秋略带羞涩地一笑:“我哪里懂这些,都是我舅舅和小姨告诉我的。”

    秦戎适时地在旁边补充:“小秋的舅舅和小姨都是大学生,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一年考上的。”

    “大学生啊!”张书义露出一抹向往之色,嘬了嘬牙花子,叹息道,“可惜我们村,到如今连个考上中专的也没有!”更别说大学生了!想都不敢想啊!

    其实,这是普遍的现实,这会儿的大学生可不比后来扩招后,出一个大学生都跟凤凰蛋似的,稀罕的很,有的县,一年都考不上一名,更别说村子了。

    不过,小秋想的就是跟人拉关系,借机询问村里人学习没动力的原因。

    张书义是个重视教育的,对这方面想的自然也多,摇头叹息道:“说起来,还是村里穷啊,盖起这几间教室都拉了一屁股债,全大队节衣缩食五六年才还完……各家各户的日子也不好过,孩子略大些,就下学帮衬家里干活,小子十多岁就能顶半个大人挣工分,闺女六七岁就能带弟弟妹妹,十来岁就能刷锅洗碗做饭,料理家务……”

    张书义说的是世事实情,小秋听得也只是暗暗叹息一声,随即笑微微道:“我听说,徽地已经有村子分田到户,单干了,据说庄稼亩产提高了一倍不止呢!”

    张书义脸色微变,下意识地向四周看了看,确定近处没人听到,这才瞪着小秋道:“丫头可不敢乱说话呀!”

    似乎,自古以来,京城百姓对政治更敏感些。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是真的被前些年的事情吓破了胆,明明察觉到形势好转,其他地方也有人偷摸分田单干的,他们却不敢贸然行动。

    小秋笑笑,没再说分田的事,却道:“不说这个。不说这个。”

    说着话,她跟吴戈和秦戎交换了一下目光,确定他们还没向张书义谈及收购鸡蛋的事,于是道:“我们今天来,是想跟张书记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建一个特供基地……”

    说起特供,张书义立刻想到的就是部队,因为前一天,是部队的王干事带小秋他们来的。

    “供应部队?”张书义问。

    小秋点点头:“你们村分散到户养殖鸡、鸭、鹅、猪、羊,我们签订供销合同,产品由我们统一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