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乱明在线阅读 - 第208节

第208节

    卢象升用脚趾头也能想得出,林纯鸿通过羊毛贸易建立稳固的商贸线后,绝不会只满足于羊毛,必然向茶叶、棉布行业拓展。拓展到一定程度,顺带而来的必然是邦泰钱庄以及无孔不入的金票。

    林纯鸿的目的,可谓呼之欲出,无非想借他的手,在三边拓展势力!

    卢象升感觉自己就像老鼠夹边的老鼠,明知道吞掉夹上的肉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却又耐不住饥饿,不得不扑上去。

    看着黄渤一脸吃定自己的表情,他就觉得窝火,思索良久,忽然冷笑道:“既然林纯鸿想买羊毛,本督就卖!只要他能把粮食运到宣大,就是买战马,又有何妨?”

    第三百七十二章 沁水据点

    在卢象升眼中,沿边文武、晋商和林纯鸿,实属一丘之貉,没有什么区别。既然林纯鸿试图购买羊毛,还允许他在里面分享利润,他没有不干的道理。

    当然,卢象升没有为自己谋万贯家财的打算,他唯一的追求就是“了却君王天下事”。

    而且,卢象升在官场这滩烂泥中横摸滚爬十几年,对官场上的弯弯道道了如指掌。他知道,要把羊毛换粮食落到实处,绕不过宣大监军和朝廷。

    在一番思索后,他首先找到了宣大监军高起潜,提出了以羊毛换粮食的打算。

    高起潜听了后,面无任何表情,心里却对卢象升鄙视到极点,暗道:羊毛换粮食?二十斤羊毛,才能换一石粮食,那该要剪多少只羊?既费事,利润又薄,这卢象升看起来精明无比,为何在这事上犯糊涂?

    “总督大人一力主之,本公公并无异议。至于上书朝廷,本公公就不参合了,免得没来由地讨人嫌。”

    高起潜抱着看卢象升笑话的心态,皮笑肉不笑地表了态。

    在得到高起潜的肯定答复后,卢象升一刻也不停留,马上给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杨嗣昌上书一封,希望朝廷同意羊毛换粮食。

    没有任何意外,杨嗣昌和朱由检皆不反对。这年头,户部仓库中几乎饿死老鼠,卢象升能积极搞钱,杨嗣昌和朱由检都没有反对的理由。

    走顺朝廷和监军两条路后,卢象升立即指派杨廷麟与黄渤协商具体事宜。

    在经历了长达十五天的艰苦谈判后,黄渤立即南下,正准备渡过黄河时,听闻林纯鸿逼降了艾能奇,正率部在巩县夹津口休整,黄渤马上掉头向西,往夹津口而去。

    当黄渤见到林纯鸿时,惊奇地发现,陆世明也在夹津口。

    陆世明早已被任命为阁幕使,权势日益见涨,本应该在都督府参军司坐镇,此时却出现在林纯鸿身边,黄渤估计,中原的局势恐怕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

    似乎看出了黄渤的疑惑,林纯鸿笑道:“河南乱成了一团糟,只好把陆幕使请来,帮我拿拿主意。你这次前往大同,与卢象升谈得怎么样?”

    黄渤定了定神,从袖中掏出一张盖着关防大印的文书,递给林纯鸿,道:“卢象升同意我们以宣大总督的名誉从荆州至大同往来贩卖粮食和羊毛,并且允许我们在泌水建立中转站,每次来往最多派遣五百精卒护送。不过……”

    黄渤顿了顿,颇有点懊恼地说道:“卢象升一口咬定,一石粮食换购二十斤羊毛,绝不松口,而且还不允许我们在大同、宣府公开收购,只能找杨廷麟购买。”

    林纯鸿与陆世明对望一眼,道:“看来卢象升想搞垄断啊!不过这也没关系,只要能在宣大一线购买羊毛,我们就跨出了第一步。”

    陆世明皱眉道:“卢象升乃谨慎人,恐怕除了宣大附近的羊毛外,草原上的羊毛无法流入我们的手中。”

    林纯鸿笑道:“无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只要贩卖羊毛有利可图,卢象升就是玉皇大帝降生,也无能为力。”

    黄渤本来一直担心林纯鸿会对垄断不满,这时见林纯鸿说得风淡云轻,方把心放回肚子。不过刚放下一事,又想到了利润,心里凭地泛出一丝苦涩之意。

    他拿捏半晌,小心地说道:“从石柱往荆州贩卖兔毛,水路畅通,成本低廉,一斤兔毛能挣一钱二分银子。现在从大同至荆州,长达两千多里,这一路运输费用恐怕不是小数字。属下不才,算了一笔账,一斤羊毛,恐怕要亏八分银子左右。如果能把毛纺工坊建在大同、宣府,一斤羊毛能赚两钱四分银子。”

    林纯鸿似乎早有准备,转头吩咐道:“摆舆图!”

    很快,一幅巨大的舆图就摆在了林纯鸿、陆世明和黄渤的眼前。黄渤略一细看,大吃一惊,道:“都督手头居然有如此详细的山西舆图?”

    林纯鸿道:“这份舆图得来可不容易,八十多人,忙活了两年,还有十三人长眠在吕梁山和太行山间。”

    黄渤悚然,心里直琢磨,难道都督对山西早已垂涎三尺了?两年前,都督就已经想到了今日之事?

    林纯鸿也不管黄渤想什么,指着沁水县窦庄村道:“这个地方,沁河穿山而过,正适合建水车。你算算看,从大同至窦庄,大约能赚多少银子?”

    黄渤皱着眉默算半晌,回道:“勉强能保本,羊毛纺织成毛线后,大部分还得运回荆州,或者运到江南,成本也不低。”

    林纯鸿笑道:“能保本就不错了,本来就不指望毛线挣钱。毛线这玩意,一则生产起来麻烦,再则销售量也不高,早就应该想别的招了。你想想,毛线织成毛衣,全凭手工,一年能销售多少?万一在大同和宣府打开了羊毛市场,羊毛如洪水一般拥到沁水,恐怕咱们也吃不下。”

    黄渤正有这个担忧,林纯鸿的话算是说到了他心里,他竖起耳朵凝神细听。且听林纯鸿继续说道:“在遥远的泰西,有个国家叫英吉利,莱尔就是从那个国家来的。早在两三百年前,英吉利人就用羊毛纺织呢绒,呢绒虽然工序复杂,但好在能够批量生产,做成衣服也省劳力,只要能生产出来,估计比棉布还要受欢迎。”

    “呢绒?”

    林纯鸿点头道:“不错。呢绒到底是什么样,我也不清楚。你这次回荆州后,一方面要拿出十二分的诚意去向莱尔学习,莱尔不懂,就派人到广东找懂的人;另一方面,在沁水县建毛纺工坊,需要的大圆恐怕不是一个小数目,你和棉业部各出多少大圆,各占多少份额,你和顾绣兴去谈。”

    言毕,林纯鸿又吩咐道:“这事抓紧了,争取在年底前能让我看到在沁水生产的第一块呢绒,明白了吗?”

    黄渤虽对呢绒狐疑万分,却点头如捣蒜,答应而去。

    第三百七十三章 打算

    黄渤离开中军帐后,林纯鸿依然紧盯着舆图,对陆世明说道:“从战略上讲,天启七年到崇祯元年是个转折点,这两年之后,女真人彻底扭转了战略劣势地位,处处占优,搅得大明一塌糊涂。”

    陆世明皱了皱眉,道:“天启七年、崇祯元年,皇太极初继位,难道这一切与皇太极有关?”

    林纯鸿道:“不错,这皇太极还真是狠角色。自努尔哈赤兴兵以来,与蒙古林丹汗一直大战不断,林丹汗事实上成了大明北边的屏障。皇太极取代努尔哈赤后,首先就把矛头指向了林丹汗,在崇祯元年大破林丹汗,将林丹汗的势力逐出了辽河一带。马上,到了崇祯二年,女真人就由喜峰口入寇。从这里足以看出,林丹汗的存在,对大明的屏蔽作用有多大!哎……可惜啊,可惜,当时朝廷无人能看到这点,更不可能大规模支持林丹汗。”

    陆世明苦笑道:“当时阉党在朝,甭说看不到这点,就是看到了,也无人去做。”

    林纯鸿心中泛苦,摇了摇头,道:“要说当年,孙督师、袁督师都看出了这点,只是力有不逮,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皇太极拉拢了蒙古。袁督师的眼光,到底赶不上孙督师,天启七年,皇太极征朝鲜和毛文龙部时,按兵不动,后来又擅杀毛文龙,致使东江镇毁于一旦。从那时开始,皇太极一方面打通了前往大明京师的道路,一方面又消除了后顾之忧,取得了对大明的战略优势。”

    林纯鸿叹了口气,接着说道:“皇太极比他老爹强多了,算得上一个战略高手。”

    陆世明低头思索片刻,也叹了口气,道:“皇太极确实是劲敌。都督既然看出了这点,想必心中有应对之策。”

    林纯鸿用手指了指宣大一线,道:“这里是京师的屏障,绝不会允许我们插手的,目前我们只能从羊毛入手,着眼长远,布点小局,对时局影响不大。倒是这里……”

    林纯鸿又指了指辽东的皮岛,接着说道:“我们可以在这里大展手脚。以前,我也考虑过,直接在金州卫登陆,让女真人腹背受敌。现在想来,这个计划还是太冒险,皇太极不好惹,势必集中所有兵力攻打金州,我们很可能守不住。以前东江镇的皮岛,倒是个好地方,皇太极想打,没有海军,登不上来,而我们可以随时出海,在辽东半岛或者朝鲜登陆,打击皇太极。”

    “而且……”林纯鸿加重了语气,强调道:“以前毛文龙的做法就非常不错,有战事时就出征,无战事时就贩卖人参和布匹,以资军需。以后,我们也遵循这条思路,把皮岛当成与朝鲜贸易的前哨站。这也算得上以战养战,不至于压力太大。”

    陆世明虽未同女真人接触过,但在林纯鸿、周望等一批人的影响下,对女真人也是恨之入骨。现在听闻林纯鸿准备直面女真人,心里的激动根本压制不住,用颤抖的声音说道:“都督,占据皮岛还有一个好处:朝鲜虽迫于女真人的兵势,纳贡称臣,但眼里根本瞧不起女真人,一贯以蛮夷视之。只要我们在皮岛显示出足以保护朝鲜的实力,恐怕李氏朝廷也按捺不住,会主动与我们联络。”

    林纯鸿一听,大喜道:“陆总管说得对!不过,这事咱们得主动点,登陆皮岛后,马上就可以派人与朝鲜朝廷联络。重建东江,拉拢朝鲜,如果再把蒙古拉拢,堵住了女真人通过辽西入侵京师的道路,整个战略态势又恢复到天启六年之前,到那个时候,就是硬耗,也得把女真人耗死!”

    ……

    两人越谈越高兴,最终,话题还是被扯回到当前的局势上。

    陆世明道:“应对女真人之事,算得上远水,可解不了近渴。”

    林纯鸿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布局就讲究一个未雨绸缪。现在看来,大明的事情归根到底就是钱粮二字。事情明摆着,有了钱粮,就能安民,凭现在的各路兵马,剿灭贼寇不会太难;并且,有了钱粮,加固宣大、蓟辽防线,也就顺理成章了,女真人哪里还敢跑到京师附近劫掠?杨嗣昌费尽心思搞什么攘外必先安内,又琢磨驱虎吞狼,倒有点舍本逐末。”

    陆世明皱眉道:“不管杨嗣昌是不是舍本逐末,对荆州的威胁倒是近在眼前。都督令周世亮大张旗鼓前往山西,虽然让李绍翼、秦良玉投鼠忌器,但恐怕瞒不了多久。”

    林纯鸿笑道:“本来就不准备瞒太久,只是为田楚云争取时间而已。我现在倒想看看,一旦李绍翼和秦良玉知道田楚云跑到了川东,该是什么表情。”

    “现在河南是个大漩涡,什么人都参合进来。杨嗣昌自不必说,李绍翼在禹州已经呆了将近一月,时时兴风作浪。高起潜也不甘寂寞,把陈奎派到了禹州,虽然陈奎死也不冒头,但谁也说不准,关键时候他会有什么出格之举。秦良玉令秦翼明率兵万余,驻扎在郧阳门前,算得上兵临城下,这倒没什么,关键是,秦良玉本人已经抵达方城,不日就要感到禹州,以秦良玉的声望,万一她诚心想阻止咱们入川,这对咱们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陆世明皱着眉咳嗽了数声,接着说道:“洪承畴和孙传庭目前尚未有动静,一直在观望,但谁也不敢打包票,他们会一直按兵不动。至于卢象升,都督暗地里借了他的势,以他之能,识破恐怕是迟早的事。”

    “属下担心,朝廷的底线很可能就在四川。四川在长江上游,有四川在手,朝廷就会想当然地认为荆州仍然可控,一旦失去四川,给人的感觉就是整个西南、湖广不复为朝廷所有,无论是皇上,还是朝廷诸公,恐怕都无法容忍。”

    林纯鸿皱眉思索良久,道:“你说的有道理,现在想来,占据四川固然能增强我们的实力,但要是因为四川,致使我们和朝廷兵戎相向,就有点得不偿失了。你放心,在和朝廷互相试探中,我会注意把握这个度的。”

    第三百七十四章 粮道

    无论是林纯鸿,还是陆世明,对入主四川均抱着成亦可败亦可的态度。相比较武昌府而言,四川还是太大,稍有不慎,很有可能消化不良。

    况且,如果能借这次中原动荡,最终与朝廷达成一定程度上的默契,显然比马上得到四川更为重要。林纯鸿不希望荆州与朝廷双方发生战略误判,最终给双方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见林纯鸿并未被四川广阔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冲昏头脑,陆世明暗暗地舒了一口气,正准备告辞,却忽然接到急报:李定国率兵四千余,兵出鲁山,劫持荆州军粮草五千余石,预备队战死五百余众,伤六百多……

    陆世明大惊失色,自古作战,粮道被断,都是了不得的大事!

    惶急之中,陆世明并未深思,立即拜服于地,又快又急地说道:“都督,宜立即令骠骑军回师鲁山,协同程舒遮护粮道!目前我军粮草可支不过六日,一旦缺粮,全军危矣!”

    哪想到,林纯鸿似乎并未听到陆世明的话,只是在口中蹦出了三个字:“李定国!”

    陆世明大急,以头磕地,嘣嘣有声,道:“请都督早下决断!”

    林纯鸿赶紧将陆世明扶起来,安慰道:“陆幕使别急,先看清情势再说!”

    说完,林纯鸿将陆世明拉到舆图前,指着鲁山粮草被劫点说道:“此处距离张献忠的大军不过百余里,沿途山川险峻,易于设伏。据我了解,李定国年龄尚幼,用兵却极为老道,一旦命令骠骑军迅速回师,恐怕为李定国所算!”

    陆世明哪里知道林纯鸿对李定国的印象来自于后世,对林纯鸿如此看重一个毛都未长齐的孩子颇有点不解,问道:“李定国不过十多岁,即便用兵再老道,能强过盛坤山?”

    林纯鸿摇头道:“难说。崇祯六年,李定国将张凤仪率领的白杆兵打得全军覆没,后来在六安,李定国又把杨梦选打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此名小将,绝不能小觑。”

    陆世明跟随林纯鸿已久,见林纯鸿言语中欣赏之意甚浓,哪能猜不到他起了爱才之心?他略一沉思,道:“不如令程舒将补给线往东挪百余里,引诱李定国出击,再令骠骑军袭其后,平原之上,李定国即便有通天之能,又能奈骠骑军何?”

    “计是好计,恐怕李定国不会上当。我有个打算,陆幕使帮我斟酌斟酌……”

    林纯鸿手指着舆图上粮草被劫点,慢慢往东挪动,一直挪动方城垭口之上,方才停下来,道:“就按照陆幕使的计策,令程舒往东挪个上百里,然后……”

    林纯鸿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道:“然后我亲率所有兵力,插入鲁山和张献忠之间,彻底将李定国变成孤军。到了那个时候,想把李定国搓成圆的扁的,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陆世明愣了愣,旋即大喜道:“此计甚妙!凭他李定国再狡猾,见程舒主动后撤后,十有八九会误认为我们欲诱使他孤军深入。如此一来,他对背后的危险反而会有所忽视!不过,为一李定国,率领所有兵力南下,是不是有点大题小做?”

    林纯鸿笑道:“所有兵力南下,倒不是全为了李定国。现在秦良玉、李绍翼无不紧张兮兮,惟恐我们把张献忠往四川驱赶么?我想着,让所有兵力都动起来,甚至缩回方城也在所不惜,务必要让秦良玉、李绍翼他们摸不着头脑。”

    “还有,张献忠现在把主力集中在汝州一带,四处劫掠,大有往豫中方向蔓延之势,一旦我们回师至鲁山、方城,估计他马上会把头缩回去!”

    ……

    当林纯鸿和陆世明商议着如何借李定国劫粮草一事大作文章时,方城的程舒却气炸了肺,恨不得一脚将跪倒在地的刘文山踹出去。

    “两千多人!都是吃屎的?贼寇不过四千多人,居然守不住!混蛋!你说,探哨是不是放出二十里远?”

    刘文山本是桐柏人,当年随窦石温经历了左良玉之乱,后又在武备学堂进修,被覃虞选中,成为了南阳弓兵中的将领。现在,他丢了五千石粮草,自觉得罪责难逃,只觉得天昏地暗,内疚万分,也顾不得自己的右臂汩汩冒血,当下低声回道:“回指挥,属下将探哨确实放至二十里之外,而且早早将粮车围成一圈,兄弟们皆有备而战。贼寇非常勇悍,弓箭如下雨一般,兄弟们根本低挡不住。”

    程舒站起身来,手指着刘文山,怒道:“当时是你下令撤退的?”

    刘文山咬了咬嘴唇,深吸一口气,道:“是的。属下见兄弟们伤亡大半,情知无法抵敌,只好下令撤退。所有罪责皆在属下,属下愿一力当之!”

    程舒吼道:“五千石粮草!你当得起吗?大军在外,你知道缺粮草是什么后果?滚!赶紧去包扎!包扎后到军法司报告!”

    ……

    待刘文山离开后,程舒慢慢冷静下来。五千石粮草不是小数目,足够万余大军吃上一个月。更何况,这次预备队在贼寇手里吃了大亏,伤亡千余人,如果不想办法消灭李定国的四千部众,以后不仅粮草无法顺利运送至夹津口,而且伤亡还会越来越大。

    想起当初林纯鸿声色俱厉地命令他遮护粮道、务必保证粮道安全,他就不寒而栗。在荆州军中,有了战功,固然可以升职升衔、得到勋田、获得无尚的荣耀,同样,没有完成任务,处罚也非常严厉。

    对程舒而言,这种处罚绝对是不能承受之重,意味着前程和荣耀将永远与他失之交臂。为了避免这一切,唯有痛歼李定国部,夺回粮草。

    程舒暗暗下了决心,但一想到他手头仅有万余弓兵,他就头痛万分。李定国部在劫持粮草中,表现出非凡的战斗力,一旦与万余弓兵接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程舒左思右想,决定将粮道往东挪动百里,同时派出部分兵力运送少量粮草,引诱李定国脱离大部,再集中兵力打一个歼灭战。

    想到就做,程舒正准备擂鼓聚将,传令兵如飞一般,送来了林纯鸿的命令:令预备队向东撤退,退至叶县待命。

    接到命令后,程舒把心放回了肚子:待命,无非就是等待主力剿灭李定国!